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开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5 07:22

  本文关键词: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开放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 婚姻匹配 户籍通婚圈 开放性


【摘要】: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地域文化以及各地户籍背后的福利、医疗、教育资源都存在着巨大差距。再加上中国传统“男高女低”、“阶层内婚制”观念的影响,都市女性婚姻一直遵从一种相对封闭的城城通婚模式,通婚圈极为狭小。然而进入21世纪后,都市女性户籍通婚圈开放性迅速提高,这既预示着女性婚姻自主性的增强,对外地人的接纳度提高,也是都市女性在“婚姻挤压”下的一种无奈之举。鉴于女性选择外地人的种种障碍,都市女性开放性户籍通婚比重和过去相比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背后的原因和社会涵义值得深层次挖掘。本文拟从通婚圈开放性的角度出发,研究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变迁,不同户籍通婚选择女性的群体特征和影响通婚选择的因素,不同户籍通婚的婚姻匹配特征,以及探讨这种选择的原因机制及存在问题。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从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四个方面为本研究搭起架构;第三章主要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的变迁;第四章描述了开放性户籍通婚和非开放性户籍通婚女性的特征,并通过建立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于女性通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非独生子女都对开放性户籍通婚产生正向作用,硕士及以上、自评上层、看中学历的女性选择开放性通婚的可能性更大;第五章从婚姻匹配的角度分析深入分析女性开放性户籍通婚与非开放性户籍通婚的特征,发现上海女性开放性户籍通婚是一种“强强结合”;第六章深入分析挖掘了女性开放性户籍通婚的原因、社会涵义及存在的问题;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指明未来改进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1;C913.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颖;;户籍制度与身份建构——从户籍制度变迁透视对农民身份的建构[J];才智;2008年23期

2 李骏;顾燕峰;;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分层[J];社会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杨晓华;;“里耶简”所反映的秦户籍相关问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葛佳;;浅析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和改革路径[J];湘潮(下半月);2011年03期

5 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赵方杜;;户籍制度嬗变中的社会管理蕴意[J];理论月刊;2013年08期

7 胡银康;户籍登记法规的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需要[J];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8 郑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户籍制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陈春;;弱势群体与户籍制度缺损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段成荣;王文录;王太元;;户籍制度50年[J];人口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秀兰;;论我国台湾地区户籍制度及其借鉴[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2 张玉林;;集体化时代的农民流动与户籍制度[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沈越;马瑞辉;;户籍制度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基于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4 张立;;户籍制度与中国城镇化:1949—2009——户籍改革方向刍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萧衡锺;;社会转型期下户籍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冯晓英;;城乡结合部问题的成因与治理思路[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魏巍;我省施行户籍窗口首接责任制[N];山西法制报;2014年

2 案例编写人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 禹爽 王林;公民有权以祖辈姓进行出生户籍登记[N];人民法院报;2014年

3 通讯员 禹爽 王林;婴儿不随父母姓,,派出所拒办户籍登记[N];浙江法制报;2014年

4 盛大林 郑州 市民;为户籍“减负”有助于推动改革[N];华夏时报;2007年

5 李芳邋吕宁丰 王长喜 吕永明;200万张民国户籍卡重见天日[N];南京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凯;民众期盼“户籍开放”再开放些[N];太原日报;2008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李佐军;让户籍制度回归本质配套[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8 中国海洋大学 胡乐乐;户籍新政期待教育渐进改革[N];光明日报;2014年

9 周孟珂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城乡户籍一体化势在必行[N];中国妇女报;2014年

10 吴同品;常州新户籍制度具有4大特点[N];常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文录;人口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刘杰;跨体制下的身份诉求与结构化形塑[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周蒙;瑞安公安局户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吕辉辉;温州市瓯海区户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雷雨尘;无户籍人员人权的法律保障[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彭小川;基于ASP的户籍流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周淑红;基于民生保障的吸引渔民入籍三沙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6 夏开富;农村青年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7 李梦姣;北京两类户籍流动群体的社会融合差异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尚丽;关于伊金霍洛旗户籍制度的调查研究及法律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胡雁情;上海女性户籍通婚圈开放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一琼;论户籍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14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