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与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9 16:00

  本文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与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干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进城务工人员 心理适应 社会融入 干预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至今约有2.8亿名进城务工人员活跃在城市的很多行业,因而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城务工人员来到新环境,一方面要面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另一方面还需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而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出现了社会融入和心理适应方面的问题,因此,有效解决此问题,不仅有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从三个层面来探讨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本研究分为三个层面来进行:现象描述层面、解释机制层面以及策略设计与实施层面。第一个为现象描述层面,即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现状进行了描述;第二个层面为解释机制层面,即分析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并探讨了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之间的关系;第三个为策略设计与实施层面,即结合前人的研究和前两个层面的探讨,设计了针对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水平偏低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干预方案,方案实施的结果表明干预效果良好。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水平普遍偏低;(2)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处于中等水平;(3)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水平分别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4)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和社会融入问题所设计的干预方案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12.6;C9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平;跨越从学校到机关的“心理断层”[J];中国青年研究;2002年01期

2 陈青萍;维族大学生在汉族地区的心理适应[J];青年研究;2003年10期

3 何文秋,程宇;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6期

4 秦娟;;浅谈新警的心理适应[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商冬梅;竺波;;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6 秦娟;;新警的心理适应探析[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袁燕;;苦聪人易地搬迁后的心理适应研究——以云南省镇沅县的苦聪人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罗云威;;心理适应能力测验[J];时代风采;1998年03期

9 许春晖;;南水北调后靠移民搬迁心理适应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05期

10 付翠;;监所在押人员的人格因素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J];政法学刊;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雯;张仁和;苏珍颐;;情绪与心理适应关系的跨文化比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蔡大庆;;不同群体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3 周钦江;黄希庭;;自我知识组织与心理适应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林玮芳;林以正;黄金兰;;心理区隔模式之测量及其与心理适应的关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依芬;黄金兰;林以正;;忍耐策略运用组型对心理适应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赵燕;丁雪辰;刘俊升;;青少年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的交叉滞后分析[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卫东;;社会发展过程中上海老年人的心理适应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孟莉;岑坚;;高一学生学校心理适应的小组心理辅导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银娜;吴春霞;陈会昌;;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日常生活压力、应对策略及与心理适应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邓传忠;;中庸思维对拿捏行为与心理适应的调节效果[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晨光;入营新兵的心理适应[N];大众卫生报;2002年

2 张余康;莫让自卑困扰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3 王金凤(北京十一学校);家校互动[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陈素坤;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N];健康报;2004年

5 董少广;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吴彤、孙奇;濮阳支队引导新兵顺利度过心理适应期[N];人民武警报;2012年

7 魏立堂;发现 判断 处置[N];人民武警;2006年

8 肖方举(作者单位:四川总队达州市支队);强化心理素质提升部队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5年

9 蒲昭和;对病人“过分”照料无益于健康[N];工人日报;2001年

10 ;“跳级”是成才的捷径吗?[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霞云;儿童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儿童的心理适应[D];中南大学;2012年

2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初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情绪弹性与心理适应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韩雪;护士同事支持、工作压力、心理适应、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沈洁;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理适应与社会融入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买力坎吐尔逊艾力;内地高校民考民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袁晓艳;攀枝花地区彝族中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岚;云南地区白族和回族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彭丽娟;群体文化启动情境下,流动儿童的文化身份认同及其对心理适应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孙晨哲;工读生弥补行为、自我宽恕与心理适应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9 陶惠新;流动儿童双身份认同整合对认知偏向和心理适应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2年

10 陈冠霖;被征地农民社会心理适应及保护因素结构的探索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4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04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4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