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重建与社会学的身体转向
发布时间:2017-11-20 14:18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的重建与社会学的身体转向
【摘要】:社会学家对肇始于启蒙运动的现代性的误读是造成当今“社会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对元现代性进行一种范式重建,才能破除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对立的困境。而在诸多范式转向中,身体范式经历了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多元主义的转变,使其具有一种此在的、实践的、自由的特点,这种丰富的内涵使得身体能够在当今注重工具理性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存在,也成为消解逻各斯主义的一把利器。这就使得我们从思辨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追求形而上学走向追求形而下学、从传统现代性走向高度的现代性。只有这种具有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身体范式在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中得到了体现和认同,才能使身体社会学本土化得以顺利进行;也能使中国文化解读告别以西方文化为元话语的庞大叙事的同时与人类哲学新的时代精神接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胜;身体:作为一种思维的范式[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陈令山;关于身体书写的一则思考[J];读书;2004年02期
3 陈治国;;论西方哲学中身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推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爱德华·凯西 ,麦尔文·伍迪 ,吴琼;拉康与黑格尔——欲望的辩证法[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5 文军;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刘曙光;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张祥龙;“性别”在中西哲学中的地位及其思想后果[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8 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人文杂志;2005年02期
9 周晓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范式及整合的可能性[J];社会学研究;2002年05期
10 郑杭生,杨敏;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与拓展——简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1207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0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