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视域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7 16:31
本文关键词:系统视域下社会发展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人类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学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演进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发展的动因究竟源于何处,动态过程中有何规律呈现,如何把握这些规律并实现社会运动步入良性运行轨道等,是一种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在探索和研究社会运动的内在规律演变过程中,最终发现和揭示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即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中去探寻和把握其结果。从古至今,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者,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是,从客观上来说,,归根结底都是在围绕这个根本动力因素而进行寻找和探究其实质并加以阐述的。所以,在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上,结合国内的特殊现状,综合分析、阐明和尝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问题,继而实现社会发展动力机制的良性运转,不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在此前提下,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为根本指导思想,以系统的视域,应用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探索社会发展动因的形成和变化,比对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变化的特殊性,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描述诸要素内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机制良性循环所涉及的诸多要素、相互关系、结构、功能等进行主要解析和综合阐述,并试图推进中国社会发展动力机制问题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结构力量的严谨性与社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相互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推动社会向前不断发展,而构成这种合力的诸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是由各分支力量系统内不同层级要素的特征和本质所决定的。可以看出,人类有意识的主观行动是可以通过调节手段即调节系统内的要素发挥作用而达到其实现人类自身活动的目标的,但是,人类这一有目的的主观意识行为,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是在尊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诸要素运行变化的客观规律限制的前提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湛,王维国;哲学对公共活动领域的关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苗璐;;社会发展理论的里程碑——佩鲁的“新发展观”——《新发展观》读书报告[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赵科天;;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学说的新跨越[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4 朱添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创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肖爱民;;美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利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刘崇仪;试论美国“新经济”发展模式[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7 谭会乐;许兵;;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历史逻辑[J];传承;2012年04期
8 张仲宁;白鹏飞;;佩鲁《新发展观》述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田崇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10 谢霄男;王让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精神动力思想论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1232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3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