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承德市“四有一创”社区管理政策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8 07:03

  本文关键词:承德市“四有一创”社区管理政策的社会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发展 社会政策 功能分析


【摘要】:“社区”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应用到社会学研究上来的。社区是一种基于情感和意志的社会共同体。如今,随着社会流动加剧,企业深化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除部分由中介组织承担外,更需要有一个新的载体来承接。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迅速的今天,这种新的载体最好的选择就是社区管理,但是目前城市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并不能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社区是与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基础机构,在如今社会流动加剧,企业政府职能转变的今天,社区在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服务方面就显现出了很大的优势。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区的发展存在很多弊端,因此,现阶段必须加强社区建设的改革和创新。而社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指引和保障。社会政策,是用社会行动来改善公民生活素质的一切制度化设施,作为一种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和改善公民福利水平的制度设施,通过提供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来解决社会问题来改善社会关系,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流动,扩大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的实现,增加人力资本和公民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运行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构成了这一行动主体的核心要素。社会政策是上述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本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四有一创”社区管理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的功能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结构访谈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入社区进行参与观察,主要针对社会政策对社区居民行为、态度及认知的影响,通过分析,更好的理解“四有一创”社区管理新政策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这反过来也增加了公民关心社会及社会政策的知识,从而提高居民的心里认同感和社会主体意识,从而提高社会整合。 全文共分五章进行论述: 第一章,对中国社区发展模式的研究背景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社区发展状况,由此得出本文社区管理管理政策的研究意义,为下文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和现实背景。 第二章,对社区、社区管理、社会政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阐述。并对本文中运用到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阐述,功能理论即一种强调模式与制度之间相互依赖管理的理论,他们二者之间的互动对维系文化与社会整体性(整合)有重要作用。为下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章,概述了国外三种主要的社区发展模式,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中,政府、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在社会体系中分别起到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对中国社区发展,明确的政府职责权限、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和发达的社会组织网络。 第四章,对承德“四有一创”社区管理政策进行功能分析,承德市首创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章理事,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四有一创”的社区管理政策,探索出中国欠发达地区社区发展的新路子。在这种新政策下,政府为社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社会组织是新政策落实的参与者、实施者、咨询者、合作伙伴以及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社区大众是新政策的具体实施对象和获益对象。新政策的推行为中国的社区建设起到了启示和推广的作用。 第五章,基于AGIL系统模型对“四有一创”社区发展政策的评价。运用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对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以及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起到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该政策下在增强资源汲取能力,提高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明确的组织目标,加快协调系统内外目标一致的进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逐步提高系统内部的整合效应、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增强维持系统模式的能力等方面得到完善。并对“四有一创”社会政策的显功能和潜功能进行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浩;冯静;;关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的实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景天魁;;引致和谐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探索与争鸣;2008年10期

4 孙炳耀;;不容忽视的“社会政策”[J];中国职工教育;2009年10期

5 谢有光;;社会政策是生产性要素:欧盟的视角[J];前沿;2010年24期

6 孙廷华;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上海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兼论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指导原则[J];社会科学;1987年02期

7 杨团;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8 叶海平;试论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良性运行[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严幸智;西方社会政策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初探[J];社会;2001年10期

10 吴忠民;社会政策:一个亟待拓展的研究领域[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露明;;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世伟;张淑丽;;对景德镇市和谐社会创业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政策支持研究[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岳经纶;;建构“社会中国”: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A];回归社会:中国社会建设之路[C];2011年

4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岳经纶;;社会政策学视野下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从身份本位到需求本位[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甘露明;;积极调整社会政策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谭建光;朱莉玲;;志愿服务与社会政策的演变——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案例的研究[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8 陈新民;郭春宁;;略论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9 楚成亚;;公民权视角下的农村社会政策[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绍光;;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的历史性转变[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钧;社会政策学科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余南平;调节收入分配需要有力的社会政策[N];解放日报;2006年

3 关信平 (作者系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我们正在走进一个“社会政策的时代”[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王凤鸣邋谢有光;社会政策是“生产性要素”[N];光明日报;2008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杨团;社会政策也是一种生产力[N];绵阳日报;2009年

6 南开大学 关信平;新时期我国应该实施更加积极的社会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7 原正军 刘蔚玮;我国进入社会政策时代[N];中国财经报;2005年

8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田新元 特邀嘉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丁元竹;制定完善的社会政策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丁元竹;全面小康离不开社会政策[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10 杨团;资产社会政策——社会政策范式的一场革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立伟;社会政策与欧洲一体化[D];山东大学;2010年

2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3 楼苏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及其逻辑[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徐恒秋;社会转型:欧洲的经验和我国面对的挑战[D];山东大学;2007年

6 盛志宏;社会政策与社会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丽丽;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型社会政策制定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又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政策转型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社会政策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陈岚;社会政策的正当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德文;论欧洲联盟的社会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汪强;中国宪法中社会政策条款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蔡霞;论我国社会政策中的政府责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想;资产社会政策的实现条件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滕红燕;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D];浙江大学;2012年

9 史海涛;建国以来中国灾害社会政策的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鑫;草根型民间慈善组织身份认同的社会政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3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33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