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性别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性别差异研究
【摘要】: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未婚的流动人口这一群体,尤其是处于一线工作环境的打工者们。旨在通过研究了解和发现其日常交友互动的状态,以及择偶标准、择偶观念、择偶行为方面的状态和特点,和造成他们此种观念和现状的影响因素等。通过将男女进行性别差异的对比,分析其在择偶方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拓展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研究的领域和视角。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择偶方面的观念和选择存在差异。从择偶标准上来讲,女性未婚群体因在婚姻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因而其在择偶问题上,对异性的职业、家庭背景、学历、收入、文化水平、个人责任感和能力等方面相对于未婚男性来说存在更多要求。而未婚男性群体由于性别比失调导致的其找对象难的现实使得其在婚恋问题上的态度更加自由,择偶的要求更低。尤其是在对对象的年龄要求、文化程度要求、工作要求、家庭情况要求、地域要求方面,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择偶主动性上来讲,男性比女性更加有自主权和主动性。在对待父母的意见的态度上,虽然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参考父母的意见。但仍然有两成的男生表示完全以自己的意见为主,相反,也有两成的女生选择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自己为辅。且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在择偶问题上自主意愿更强。同时,在对待自己喜欢的异性的态度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倾向于主动追求,而女生则多采用被动等待、暗示等的方式处理。可以看出,在择偶行为上,男生还是拥有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女生则相对被动。从性行为和性观念方面来讲,不同性别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避孕方法的了解程度、性观念和性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对避孕方法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女生。而在性观念方面,女生对发生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都持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态度,而男生则明显顾虑更少,态度更开放。在性行为的发生方面,男生发生的次数和发生伙伴的个数都明显高于女生。总体来看,男生的性观念要明显比女生开放,性行为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女生。处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之中,不同性别的男女生在择偶方面也存在一些相同和不同的困境。由于相似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在择偶方面都面临着工作时间过长、社交圈子小以致难以认识其他异性、生活和工作状态不稳定等影响正常择偶行为进行的困境。对于未婚男性来说,他们在择偶问题上相比女性而言存在更多的困境。性别比例失调导致的婚姻市场上的被动地位是其找对象难的根本原因。这也间接导致了其在择偶问题上面临的工作收入低、家庭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等困境。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达到男女双方在婚姻市场上的平衡状态,还要靠性别比的平衡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但合理的人口结构,才会更有利于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对于女性未婚者来说,其在婚姻市场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一些性知识缺乏了解,从而不利于对其身心健康的自我保护。对于未婚青少年来说,加强对其性知识的普及,帮助其树立健康合理的两性观念,笔者认为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傅晨;谢小蓉;;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刍议[J];南方农村;2006年02期
3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4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5 陆海华;;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1期
6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7 肖影玲;;和谐社会建设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生命教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4期
8 邓集林;宗志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困境及解决途径[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8期
9 于莉;;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管窥[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朱丹华;曾丹凤;;坚持以人为本 关爱新生代农民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262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26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