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机械生命—从面具到镜像时代

发布时间:2017-12-21 23:27

  本文关键词:机械生命—从面具到镜像时代 出处:《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面具 镜像 机械生


【摘要】:人类最壮伟最悠远的梦并不是征服自然界,而是超越自我。机械制造和技术创新是在肉体上超越的表现;宗教的想象力和艺术的追求是在精神上超越的表现。而面具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将两种超越的方式合二为一,使佩戴者的灵与物质体在瞬间同时变成一种新的形态,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尽管这样,不管是面具,还是机械,都是生命的镜像。人类模仿自然生命,又企图超越的产物。 面具的出现与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正是这种必然性使得在人类历史的发展的历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毫无沟通联系的时代,不约而同的创造了面具这一自我镜像。 我们为了进入文化,与此同时失去了与母亲的统一,丧失圆满的自然态,我们企图认为我们不曾丧失,是圆满的存在,这种错误的想法使我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丧失的。大它坐落在一个象征的结构配置。它是一个场所,每个人都试图尽可能的与之接近、以至融合,以摆脱在“自我”与“它者”之间的分离感。大它就是系统的中心,是象征界的中心。但是大它作为中心是不能够被融合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够与大它并列于中心,尽管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想要如此并列。我们为了圆满,在心中形成了一个永不消失的缺口——欲求。依此,人类不停的在自我的镜像中创造各种各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生命的镜像,在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求中不断的被完善,其中蕴含着生命形态,但其功能完全超越生命本身。 欲求永远不能满足:人类不停的在自我的镜像中创造各种各样的机械,这些机械是生命的镜像,在人类永不满足的欲求中不断的被完善,其中蕴含着生命形态,但其功能完全超越生命本身。藏在机械后的人,隐藏在机械中的生命形态,相互作用,完美契合。机械就是人的镜像,是人类的永无休止的欲求所造就的一种超越生命本身的生命形态。 面具是人类通过对自己的镜像所创造的人造物。人即自然物,人造物即面具。机械就是人的镜像,是生命的镜像。机械就是人的镜像,就是人的面具。藏在机械后的人,隐藏在机械中的生命形态,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共生体!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蔚;;天地元声:诗的原初生命形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陈育德;;生态美学与“美的规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王炳社;;形式思维与艺术创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雷文彪;;论维柯《新科学》中的“诗性逻辑”之“逻辑”[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黄亚琪;;先民的原始文化生活与杂技艺术的萌发[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战学成;;籍礼与《诗经》农事诗的礼乐内涵[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8 张琬麟;论“鸟兽跄跄”的舞蹈服饰效应[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尹建宏;江东;;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原生态情结与时代变革——从杨丽萍的艺术创作说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邵小快;;文化产品偏好的内生化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春梅;;佤族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珂;;论叶维廉的诗形观及创作实践[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顾颖;;论汉画像乐舞图的悲剧精神[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利民;;内蒙古动漫产业的文化资源及发展取向[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5 李树榕;;艺术是“特殊的意识形态”吗?——对艺术本质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延超;;原生态民族舞蹈阿细跳月文化品牌的建立及其引发的思考[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9 田云飞;;“楚人尚赤”背后的楚艺术色彩观[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孙晓霞;;从“海景”到“菜园”的视角迁移——关于当代乡村艺术活动的理论构想[A];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朱媛;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雪梅;中国现代小说的音乐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建喜;隐喻对针灸学经典理论建构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宏岩;在乡土与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崔鸿飞;从民间艺术到文化遗产[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民国前期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佳;诗为能言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丽丽;社火脸谱艺术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芳芳;秦汉服饰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艳艳;侗族鼓楼艺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陈曦;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霞;上党八音会的民俗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邹文兵;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盘长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王静;明代缠枝纹视觉形式语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175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175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