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出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年男性涌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农村留守妇女的婆媳关系不容乐观。调查显示,有60%左右的留守妇女表示,婆媳关系一般甚至紧张,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婆媳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学者对婆媳关系的研究多数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对于如何解决婆媳矛盾的实务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婆媳矛盾进行研究并达到以下目的:在访谈的基础上了解婆媳矛盾的现状及特征,然后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进行介入,帮助存在婆媳矛盾的留守妇女改善婆媳关系,促进家庭和谐,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了文献研究法,阅读并分析了与研究相关的文献,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学习,然后选择了北方一个留守家庭较多的村庄作为研究的地点,在了解该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对该村的妇女主任以及30位留守婆媳(其中有3对婆媳来自于同一家庭)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对农村留守妇女婆媳关系的类型、婆媳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婆媳关系不和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说明了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婆媳矛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从社会工作的研究视角出发,对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顺利接案后,笔者首先收集了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了预估,然后和服务对象协商了切实可行的服务目标,并制定了服务计划,最后使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进行介入。在服务过程中,笔者严格遵循了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要求,充分运用了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从关系建立阶段到结案,开展了多次的辅导活动,逐步改善了服务对象的情绪,缓和了其与婆婆的紧张关系,最后通过多种方式的评估,表明两次服务基本上达成了与服务对象制定的目标,于是便顺利结案,呈现出了完整的个案服务过程。最后笔者根据本研究总结了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时,与当地居委会合作,便于开展工作、社会工作者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便于有效提供服务等经验,并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运用不熟练,以及自身能力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1;C9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建英;;河南省农村留守妇女发展状况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李楠;杨洋;;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惠芳;饶静;;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蒋永萍;;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评《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徐政;周生龙;;家家上项目 户户奔小康——徐州市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工作纪实[J];中国就业;2010年01期
6 余益兵;方明;王莉;王东;;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潼歆;;对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8 李小华;阮积嵩;;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10期
9 童秀梅;;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的途径——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10 童秀梅;;刍议农村留守妇女再教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黎岩;卫丹;;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及应对策略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应会君;黎瑛;;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分析及出路探讨——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宏;;当前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现状与对策思考[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梁君思;;社会变迁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二维分析与对策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叶兴武;;浅析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元勋;;基于AHP的农村新一代留守妇女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山东地区的调查问卷[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海燕;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的守望和期待[N];中国妇女报;2007年
2 张建虹;农村留守妇女存在“三多三少”现象[N];徐州日报;2007年
3 施中华;保康农村留守妇女调查[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4 记者 张春莉;李悦娥代表呼吁:重视和关爱农村留守妇女[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周庄;各级妇联助农村留守妇女创业致富[N];徐州日报;2008年
6 张园 才菁 本报记者 王超;农村留守妇女的互助之路[N];锦州日报;2008年
7 王蔚蔚;我市召开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现场推进会[N];巢湖日报;2008年
8 靳荣君;五市开展技能培训 农村留守妇女受益[N];黑河日报;2008年
9 刘国全;江口农村留守妇女“坐地生财”[N];铜仁日报;2010年
10 甘调;甘肃省农村留守妇女需要关注[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娟;我国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村级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霞;论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境况及其改善方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巧遇;安徽省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吕志;农村留守妇女科技素质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胤;农村留守妇女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马金萍;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素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8 胡永帅;农村留守妇女存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魏翠妮;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雪娥;农村留守妇女主观幸福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36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33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