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
本文选题:茅盾 切入点:妇女解放 出处:《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徘徊于妇女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既有出于男性立场对女性世界的真诚关怀,也有明显的男性中心立场之偏颇。首先,茅盾以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来解放妇女,因而十分注重妇女素质的提升,却不重视妇女现实权益的争取问题。其次,茅盾在号召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告诫妇女不要歧视家务劳动,但并未质问男性不承担家务的传统分工方式,而把解决妇女负担过重的问题寄希望于最终消灭私有制。再次,茅盾认为恋爱既是多变的又是神圣的,他在婚恋问题上因吸收了子辈男性的自我解放需求而偏重于坚持自由主义伦理,并主张男女间的绝对平等。
[Abstract]:Mao Dun's theory of women's lib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progress hovers between women-oriented and social-oriented. It is not only due to the sincere concern for the female world from the male standpoint, but also to the obvious bias of the male-centered position. Mao Dun liberates women by assum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forming society, so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quality, but not to the issue of women's real rights and interests. Secondly, while calling on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work, Mao Dun calls on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work. They also warned women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domestic work, but did not question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in which men did not undertake housework, and instead pinned the hope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women's overburden on the eventual elimina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Mao Dun believes that love is both changeable and sacred. He emphasizes the liberal ethics and advocates the absolut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because of absorbing the self-emancipation needs of the men of his children.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7XTS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13.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青;《新青年》在妇女解放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书林,蔡文鹏,张富良;略论李大钊与妇女解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富良;李大钊的妇女解放理论与实践[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陈文联;晚清妇女解放思潮兴起的原因及特点[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张富良;李大钊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贾乐芳;李书军;王雪娜;;妇女解放与小康社会的哲学解读[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艳;近代甘肃的妇女解放[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荣海平;;对我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9 石巧兰 ,金鹰;对改革与妇女解放问题的几点看法[J];妇女学苑;1988年01期
10 高小贤;现代化与妇女解放[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珊珍;;建国以来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玲玲;;男权文化·市场经济·妇女解放——对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反思[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巢小丽;;传播、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玲琪;;小额信贷扶贫模式中妇女参与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林星;;福州女性与近代社会变迁[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琳;新时期的思考:妇女解放、妇女运动、妇女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双喜;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的当下思索[N];中国妇女报;2012年
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 马焱 执笔;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课题组马焱;改革开放后妇女解放理论回眸(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记者 郭铭华;“妇女解放百年足迹”作品评选揭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王绯;近代妇女解放先觉们的“大心肠”[N];中国妇女报;2012年
7 ;凝聚力量,共推妇女解放与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3年
8 陆鸣;妇女解放历史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3年
9 吴炫;妇女解放、人的解放与表面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黄晴;妇女解放百年回思[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2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罗月婵;从人口生产视角看妇女解放之路[D];中南大学;2013年
4 陈静;当代中东妇女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那瑛;“离家”与“回家”[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楠;解放区土改运动中的妇女解放与婚姻家庭地位变迁(1946—1949年)[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刘小乐;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谢磊;马克思妇女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崔婷;民国时期天津妇女社团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5 孟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妇女思想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6 郭婷;抗战时期妇女解放问题[D];郑州大学;2016年
7 孙浩;湖北土改时期的农村妇女翻身研究(1950-1952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韩琛;毛泽东妇女思想及当代价值[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李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理论及其价值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10 王丽平;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国化的历程与启示[D];安徽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573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1573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