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转型期乡村记忆分化与保护对策研究 ——以虎什哈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8 01:05
  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个人需要与被交流方拥有共同的记忆,共同记忆是把人们连接形成集体的纽带。村民生活的空间及进行交往的场所被称之为村庄,村庄内的居民世代一起生活与交往形成了有关于自己聚居村庄的记忆,这些记忆在生活中不断地被提取和重新建构,代代传承最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记忆,称之为乡村记忆。乡村记忆承载着村庄的自身的历史与文化,是乡村生活共同体的粘合剂,也是村民群体共有的精神文化食粮。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扩张和社会开放程度的高度提高,乡村也在发生着它自身的变迁。村庄的形态、结构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特征、思维理念等等都在发生着快速变化,这些不可避免的变化对乡村记忆的延续和传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对乡村文化传统关注度的不断加强,乡村记忆的保护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批准实行“乡村记忆工程”就是保护这种文化的一种新型且大胆的尝试。一说到乡村记忆保护则必然以乡村记忆的传承作为大前提,从而最终达到实现乡村记忆的延续与乡村记忆文化传承的目的。探索中国社会转型期乡村记忆传承的机制,则成为保护乡村记忆、延续村庄历史文化传承、保存村庄居民所共有的精神文化食粮的必然...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背景及研究设计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集体记忆研究的起源
        1.2.2 西方集体记忆理论发展
        1.2.3 关于国内集体记忆研究现状
        1.2.4 乡村记忆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理论的假设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乡村记忆的描述
    2.1 社会转型中乡村记忆的传承
        2.1.1 村庄空间结构相对稳定是乡村记忆延续的前提条件
    2.2 记忆载体的保存是乡村记忆延续的基础
        2.2.1 记忆载体为乡村记忆的储存和提取提供条件
        2.2.2 记忆载体成为乡村记忆精神内涵的象征和纽带
    2.3 记忆在生活中的唤醒与重现是乡村记忆延续的途径
        2.3.1 通过记忆场景的保存使乡村记忆得到唤醒与重现
        2.3.2 通过仪式互动使乡村记忆得到唤醒
    2.4 调查村庄的具体情况
第三章 乡村记忆分化表现特征、风险及原因
    3.1 乡村记忆分化的表现特征
        3.1.1 以经济利益为取向
        3.1.2 以权威需求为取向
        3.1.3 以政策要求为取向
    3.2 乡村记忆分化带来乡村记忆碎片化的风险及原因
        3.2.1 社会转型中乡村记忆功能的再发现
        3.2.2 虎什哈镇权威的作为与不作为
        3.2.3 村民之间交流的缺乏
第四章 对乡村记忆保护的保护对策
    4.1 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
    4.2 平衡乡村记忆保护与经济开发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038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38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8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