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隔代抚养”现象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07 05:50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隔代抚养"已然成了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入职场,抚养子辈的部分责任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本文通过研究城市隔代抚养这一现象并对其分析,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对三代人的有利影响,并分析该现象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从家庭与制度层面给予建议,探寻一种基于良好的代际分工合作关系,将部分育儿责任转嫁国家承担,并在制度层面给予保障的优化路径。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2020,4(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一)城市隔代抚养成因探究
(二)城市隔代抚养的影响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三、城市隔代抚养现象分析
(一)从儿童角度看
(二)从子辈角度看
(三)从祖辈角度看
(四)从代际关系角度看
四、建议与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式隔代抚育”现象论析[J]. 徐友龙,周佳松,凌雁.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0)
[2]祖辈分析视角下隔代抚养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J]. 张静. 法制与社会. 2018(34)
[3]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新生代父母的角色及情感限制[J]. 唐晓菁. 河北学刊. 2017(01)
[4]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机制、逻辑与张力[J]. 石金群. 社会学研究. 2016(06)
[5]重构国家和青年家庭之间的契约:儿童养育责任的集体分担[J]. 马春华. 青年研究. 2015(04)
[6]“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J]. 肖索未. 社会学研究. 2014(06)
[7]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 阙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 贺雪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5)
[9]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 黄祥祥.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4)
[10]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 江川. 老年人. 2005(04)
本文编号:3068513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2020,4(21)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综述
(一)城市隔代抚养成因探究
(二)城市隔代抚养的影响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三、城市隔代抚养现象分析
(一)从儿童角度看
(二)从子辈角度看
(三)从祖辈角度看
(四)从代际关系角度看
四、建议与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式隔代抚育”现象论析[J]. 徐友龙,周佳松,凌雁. 浙江社会科学. 2019(10)
[2]祖辈分析视角下隔代抚养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J]. 张静. 法制与社会. 2018(34)
[3]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新生代父母的角色及情感限制[J]. 唐晓菁. 河北学刊. 2017(01)
[4]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机制、逻辑与张力[J]. 石金群. 社会学研究. 2016(06)
[5]重构国家和青年家庭之间的契约:儿童养育责任的集体分担[J]. 马春华. 青年研究. 2015(04)
[6]“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J]. 肖索未. 社会学研究. 2014(06)
[7]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 阙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8]农村代际关系论:兼论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J]. 贺雪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09(05)
[9]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 黄祥祥.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4)
[10]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 江川. 老年人. 2005(04)
本文编号:3068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6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