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雅各比的“社会健忘症”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12:32
  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社会健忘症》一书的主要任务在于揭示美国异化的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病,人们自主性的丧失、人的意识的颠倒和人际关系的冷漠等等,即利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学说和理论,来批判美国“患了社会健忘症的社会”。雅各比在此书中所批判的异化现象不仅对其它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存在的异化和物化问题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存在的异化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有必要对患了“社会健忘症”的美国异化的社会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对于本文的研究将结合雅各比本人的相关著作,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和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详细阐述美国社会患了“健忘症”之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困境,以求超越“社会健忘症”,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基于此,本论文的研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主要是解释“社会健忘症”这个概念,这一章将分为三个小节,结合美国的历史情况和社会发展现状,分别论述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表现、机制和原因。首先雅各比指出“社会健忘症”是一种新的异化表现形式,而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和社会对经典理论的遗忘;其次在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机制中,他指出反文化运...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表现、机制和原因
    第一节 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表现
        一、新的理论加速取代旧的理论
        二、经典理论的原初语境被人遗忘
        三、经典理论所批判的社会现实被遮蔽了
    第二节 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机制
        一、反文化运动的展开
        二、波西米亚精神的衰微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物化
    第三节 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原因
        一、新左派运动的失败
        二、人在技术面前的异化
        三、消费异化带来社会无意识
第二章 雅各比论“社会健忘症”的危害
    第一节 心理分析缺乏有效性
        一、人们对心理的分析的历史研究态度随便
        二、心理分析中理论与治疗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
        三、心理分析理论受到种种单一的还原论的影响
    第二节 批判性思维被压制
        一、思维活动衰退到被动地分类
        二、人们洞察力的缺失
        三、从众心理现象普遍增加
    第三节 异化分析遭到遗忘
        一、人们逐渐失去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人的自身产物成为统治人的力量
        三、人与机器的联系代替了人与人的联系
第三章 雅各比论对“社会健忘症”的超越
    第一节 回归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
        一、重塑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基础地位
        二、重新关注个人的内心价值观层面的协调
        三、调整心理分析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第二节 回归辩证法的批判本性
        一、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地位
        二、辩证批判资本主义物化的社会
        三、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改造现实
    第三节 再造知识分子的乌托邦精神
        一、呼吁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
        二、正确理解乌托邦的两面性以及两种乌托邦
        三、号召知识分子坚持反偶像崇拜的乌托邦精神
第四章 论雅各比“社会健忘症”批判的贡献与不足
    第一节 论雅各比“社会健忘症”批判的贡献
        一、促使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二、推动了人们关注心理层面的异化
        三、再次推动了心理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
    第二节 论雅各比“社会健忘症”批判的不足
        一、“社会健忘症”批判忽略了自我和无意识的内在联系
        二、“社会健忘症”批判中浪漫化了心理分析概念
        三、“社会健忘症”批判缺乏对心理分析的历史的逻辑把握
    第三节 论“社会健忘症”批判与物化批判连接的可能的通道
        一、将人的自主性的丧失与马克思对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批判相结合
        二、将人与物的关系的颠倒与马克思对劳动产品的异化的批判相结合
        三、将社会关系的冷漠与马克思对社会关系的物化现象的批判相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个人价值观管理研究[J]. 罗桂成.  科技创业月刊. 2017(12)
[2]论雅各比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J]. 黄其洪,邹勤.  江海学刊. 2017(01)
[3]弗洛伊德在哪里?——基于国内近十年文献的解读[J]. 郭本禹,王礼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6)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及其贡献和缺点[J]. 邱海颖.  文化学刊. 2015(12)
[5]21世纪的怒号——《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读书报告[J]. 潘培.  大众文艺. 2015(13)
[6]论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及其教益[J]. 武宏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7]文化研究语境中的“去经典化”与“经典焦虑”[J]. 王健.  华夏文化论坛. 2014(01)
[8]论精神分析批评及其缺陷[J]. 覃承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9]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对文学研究之影响——以拉康为中心[J]. 郭文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10]乌托邦概念的多重图式[J]. 张立波,吴照玉.  理论探讨. 2014(01)

博士论文
[1]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研究[D]. 关健.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 陈翠芳.武汉大学 2007
[3]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 白刚.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异化思想探究[D]. 李小琴.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理论与实践、知与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比较研究[D]. 李松昱.浙江工商大学 2016
[3]马克思实践辩证法探究[D]. 戴琼.新疆师范大学 2015
[4]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研究[D]. 李静.东北师范大学 2015
[5]“乌托邦”的当代反思[D]. 赵青.吉林大学 2013
[6]论还原论与整体论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对峙与整合[D]. 曾祥宝.湖南师范大学 2012
[7]论技术异化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D]. 焦莹.中南大学 2012
[8]马克思辩证法及其当代价值[D]. 田雪楠.辽宁大学 2012
[9]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研究[D]. 冯兆香.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0]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批判[D]. 单纬.浙江工商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78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078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