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虚无宅”大学生的社会工作介入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00:15
  “虚无宅”指的是没有欲望去了解社会,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整天过着虚无缥缈的日子,没有目标、更不知道或了解自己想要的未来是什么,总之一句话,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空间里,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什么都不做,只知道消耗光阴。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在“虚无宅者”中占的比例是庞大的,不容忽视的。他们成为“虚无宅者”只能是虚度校园时光,浑浑噩噩的过完大学四年生活,最终只能在毕业后无法正常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淘汰的人。因此,高校应该和社会工作者联合起来帮助“虚无宅者”融入正常的校园生活,为以后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以访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选取河南省郑州大学的郑晨光为案例,以个案的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分析大学生成为“虚无宅者”的根本原因,以便于更好的找出解决方案。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不同学科的领域对于“宅”的重要研究文献,开展社会工作个案实践探索。最后,针对“虚无宅”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文章来源】: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概述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二、个案工作干预“虚无宅”大学生的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二) 社会参与理论
    (三) 沟通理论
    (四) 人在情境中理论
    (五) 角色理论
三、当代大学生出现“虚无宅”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虚无宅”大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二) 电脑网络的普及为大学生“虚无宅”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三) 学习、生活压力大是大学生“虚无宅”的又一动因
    (四) 没有目标和规划,自我约束能力差
    (五) 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
    (六) 部分高校管理相对宽松,课程、校园活动无吸引力
    (七) 家庭环境的影响
四、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虚无宅”大学生的实践过程
    (一) 接案
    (二) 问题分析与诊断
    (三) 服务目标
    (四) 服务模式
    (五) 介入中的社工理念及技巧
    (六) 介入行动
    (七) 评估结案
五、介入“虚无宅”大学生的社会工作反思
    (一) 社会工作者介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 针对“虚无宅”大学生的对策与建议
六、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644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644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