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恶性聚集空间:街角青年罪错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19:06
  应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对街角青年恶性聚集空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恶性聚集空间物理环境为街角青年实施罪错行为创造较多便利条件,空间内人际互动关系形成罪错"借力合作"模式,对街角青年罪错行为产生助推作用,罪错行为是空间物理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共同诱导的结果。再嵌入、社会死角和社群隔离是恶性聚集空间形成的主要动因。 

【文章来源】:人口与社会. 2020,36(04)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与调查区域
    (一)国内外有关犯罪空间的研究综述
    (二)本研究所涉及的调查区域
二、罪错行为的发生
    (一)空间物理环境:罪错滋生温床
    (二)人际互动关系:恶性聚集空间罪错“借力合作”模式
    (三)罪错行为:恶性聚集空间物理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共同诱导的结果
        1.恶性聚集空间罪错行为的主要类型
        2.恶性聚集空间罪错行为的暴力程度
三、街角青年恶性聚集空间的生成主因
    (一)脱域—再嵌入:恶性聚集空间的生成前提
    (二)社会死角:恶性聚集空间的滋生土壤
    (三)社群隔离:恶性聚集空间生成的心理因素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境预防视角与路径[J]. 彭琨.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02)
[2]基于环境犯罪学理论的入室盗窃时空分布研究——以北京市主城区案件的分析为例[J]. 徐嘉祥,陈鹏,陈建国.  人文地理. 2018(01)
[3]基于破窗效应理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分析[J]. 康京宇.  法制博览. 2017(15)
[4]基于CPTED理论的开放式住宅区场地安全设计研究[J]. 崔秧娜,蒋祎梦.  住宅与房地产. 2016(30)
[5]青少年犯罪的时空分析——来自广东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调查[J]. 谢建社,刘念,谢宇.  中国人口科学. 2014(03)
[6]西方环境犯罪学:理论、实践及借鉴意义[J]. 周东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7]DP半岛街头抢劫犯罪案件热点时空模式[J]. 徐冲,柳林,周素红,叶信岳,姜超.  地理学报. 2013(12)
[8]青少年犯罪成因及预防——基于日常活动理论的思考[J]. 杨秋月,龚子秋.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2(02)
[9]基于CPTED理论的居住小区环境设计[J]. 李薇,万婷,孔德明.  低温建筑技术. 2011(01)
[10]犯罪地点选择之实证研究——基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观察[J]. 周娅.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6)

博士论文
[1]基于扫描统计方法的上海犯罪时空热点分析[D]. 王占宏.华东师范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研究[D]. 袁晓芬.大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6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66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