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运作逻辑、政治风险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21-04-29 09:12
  网络空间集体动员是由非政治权威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有目的地传播煽动性的、诱发性的、意向性的信息以鼓动集体政治行动,并最终在现实社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抗争性行为。当前,中国高发频发的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在动员空间、动员过程、动员主体、动员性质上都呈现出新的运作特征。从积极方面来看,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具有社会安全阀的功能,但是从消极方面来看,网络空间集体动员也会弱化国家权力与政治权威、挑战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诱发政府合法性危机以及破坏社会政治秩序。因而,面对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现实挑战,需要立足其演变逻辑,沿着构建官民协商对话机制、采取网络空间集体"反动员"措施、推动社会协同治理、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以及加快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等路径,实现网络空间集体动员危机和风险的标本兼治。 

【文章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运作逻辑
二、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政治风险
    1. 弱化国家权力和政治权威
    2. 挑战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
    3. 诱发政府合法性危机
    4. 威胁社会政治秩序
三、网络空间集体动员的危机治理
    1. 建构官民协商对话机制
    2. 采取网络空间集体“反动员”措施
    3. 推动社会协同治理
    4. 加快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化解社会结构性矛盾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政治安全治理的网络技术之维[J]. 刘远亮.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动员双重机制探究[J]. 杨洋,周泽红.  出版科学. 2018(04)
[3]论当前中国的网络民粹主义动员及其治理[J]. 刘小龙.  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4]公民网络抗争动员的演化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基于近年来典型网络抗争性行动为例的经验研究[J]. 倪明胜,钱彩平.  理论探讨. 2017(03)
[5]论网络政治动员:概念、要素与特征[J]. 罗佳.  理论与改革. 2016(02)
[6]网络政治动员对国家安全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 何哲.  南京社会科学. 2016(01)
[7]论网络虚拟社群对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的误导与疏导及其协同治理策略[J]. 杨嵘均.  东岳论丛. 2015(09)
[8]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维度、舆情生态与治理机制[J]. 倪明胜.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3(04)
[9]论网络政治动员及其功能与趋向[J]. 刘力锐,王淑贞.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06)
[10]网络化时代的权力结构变迁[J]. 刘少杰.  江淮论坛. 2011(05)



本文编号:3167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67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