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晋西北宁武县马营村“祈雨”仪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10:16
  祈雨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十分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尽管因民族、地域的不同,祈雨方式有所差别,但其作为传统的禳灾方式一直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位于晋西北地区的马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落,一年一度的祈雨仪式既是当地的一种禳灾仪式,也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发展延续至今,成为马营村的一种文化标识。它不仅寄托着马营村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希望,也承载着马营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了解马营村人文化生活、心理认知和群体关系的窗口。本文从人类学整体论视角出发,以功能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祈雨仪式进行研究,全面考察祈雨仪式的文化意义及功能。本文的研究内容除绪论、总结外,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通过介绍马营村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社会环境特点及民众文化生活,探讨祈雨仪式与马营村整体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全面展示了马营村“祈雨”仪式的生存土壤。在此基础上,对祈雨仪式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对其存续原因做了分析与探讨。第二部分:通过实地的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对马...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讨论
        (一)人类学关于仪式、民俗的文化意义研究
        (二)祈雨仪式、民俗相关研究
    三、理论工具、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一)人类学对“文化”意义的关注
        (二)功能理论
        (三)晋西北宁武县马营村祈雨仪式的文化意义及功能
    四、研究方法及田野工作过程
        (一)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
        (二)文献法
        (三)田野工作过程
第一章 文化与晋西北马营村历史及民众生活
    第一节 山西宁武县及马营村地理位置、历史沿革
        一、宁武县及马营村地理位置、历史经历概述
            (一)马营村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二)马营村历史沿革
        二、马营村周边环境及马营村文化
    第二节 马营村民众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一、马营村人口、生计及村落经济
        二、村落庙宇与村民日常信仰活动
    第三节 马营村历史悠久的村落集体文化活动──祈雨节
        一、历史渊源及演变过程
        二、祈雨节存续原因
第二章 马营村“祈雨”仪式过程及特征
    第一节 “祈雨”仪式的筹备及展演
        一、“祈雨”仪式的筹备
        二、“祈雨”仪式的展演
    第二节 “祈雨”仪式参与者及角色
        一、“善者”是仪式全程操作与讲解的核心人士
        二、负责祈雨活动物资采买、人员安排的村干部
        三、作为祈雨活动后勤保障人员的女性
        四、积极参与的村人、百姓:祈雨仪式重要成员
    第三节 “祈雨”仪式的特征
        一、仪式参与的自发性
        二、仪式期盼的功利性
        三、仪式展演的娱乐性
第三章 马营村“祈雨”仪式文化内涵及文化意义
    第一节 “祈雨”仪式中的符号及其文化内涵
        一、柳:祈雨身份的重要标识
        二、取水瓶:神圣的祈雨工具
        三、泼水:传递祝福的重要媒介
    第二节 “祈雨”仪式中的女性禁忌及其文化意义
        一、祈雨仪式中女性禁忌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变迁
        二、女性禁忌在祈雨仪式中承袭及转变的原因及意义
第四章 马营村社会进步与“祈雨”仪式的多重功能
    第一节 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
        一、唤起村民的集体记忆,传承村落的历史文化
        二、教化村民的道德观念,规范民众的日常行为
    第二节 心理、社会关系等调节功能
        一、通过祈雨仪式的展演,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二、加强民众间的社会交往,丰富村落社会文化生活
    第三节 文化认同功能
        一、强化村民对村落文化的认同,增强村民的身份归属感
        二、彰显村落文化的独特性,赢得周边村落的普遍认可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西北马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净身节仪式展演及文化价值[J]. 任皓敏.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2]仪式、互动与认同——对杓哇“转丈人”仪式的实证研究[J]. 陈芳芳.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9(01)
[3]雨水与“灵验”的建构——对陕北高家峁村庙的历时性考察[J]. 陈小锋.  民俗研究. 2018(05)
[4]族群节庆:仪式互动与文化认同——以黎平·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为例[J]. 罗辑,梁勤超.  贵州社会科学. 2016(09)
[5]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J].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6]地域民俗信仰研究——浅谈山西阳城汤王祈雨与民众信仰[J]. 段惠丽.  今日中国论坛. 2013(17)
[7]户县大良村“伐马角”祈雨的原始崇拜文化考察[J]. 刘高明,孙立新,贾芝茂.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8]对女性禁忌民俗的探讨[J]. 才旦曲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9]大同地区祈雨仪式与权威的建构[J]. 张月琴.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10]女性禁忌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 张佳.  科技信息. 2009(13)

博士论文
[1]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 王淑英.西北民族大学 2010
[2]归来之神:一个乡村寺庙重建的民族志考察[D]. 骆建建.上海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明朝中后期衡州府祈雨活动研究[D]. 申沁生.湖南科技大学 2016
[2]传承与变迁:乐竹村纳西族祭天仪式研究[D]. 和虎.西南大学 2014
[3]社会转型期的年祭仪式变迁[D]. 张帅.安徽大学 2013
[4]古代山东地区的祈雨风俗考述[D]. 王新文.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清代顺天府旱灾与禳灾初探[D]. 吴力勇.暨南大学 2011
[6]热贡“六月会”仪式的社会功能研究[D]. 王康康.中央民族大学 2011
[7]清及民国时期华北地区祈雨仪式[D]. 焦宁.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求雨仪式与村落空间——后营的个案[D]. 王立阳.北京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97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197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