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我国教育领域的网络舆情研究:热点与转向

发布时间:2021-11-13 05:54
  本文基于相关数据对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近年来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等方面的多重转向。 

【文章来源】:教育传媒研究.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我国教育领域的网络舆情研究:热点与转向


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

舆情,教育网络,主题知识,研究领域


图3 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互联网新技术正在重构社会关系。人们开始借助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以及虚拟性发表个人的见解与观点。突发重大教育事件进入网络空间,在网络环境下,极易演化为舆情事件,并在新媒体平台上引起大众的热议,形成网络舆论。因此,网络舆情理论与应用研究引发广泛关注。此类研究在理论方面涉及层面广泛,视角多维,主要包括概念内涵、主要特征、内容及构成要素、成因及演化规律等内容。学者们源于对教育网络舆情主体、载体理解的差异,对其内涵的解析各持己见。而有关教育网络舆情主要特征的探索,学者们主要从主客体、内容、载体、形成及影响等视角,提出了开放性、随意性、多元性、突发性、快捷性等多种阐释。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教育网络舆情的成因与演化规律进行探究。例如高校网络舆情成因、高校校园网社区舆情成因、高校群体事件网络舆情成因等演化规律的研究等。近年来,学界在此领域的实践研究数量日益增多,但较多运用思辨性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还有一部分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实验分析和模型仿真等方法。②

分布图,舆情,教育网络,历年


从发文量维度看,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年发文量在时间轴上呈现出明显的“J”型分布(如下图1所示)。对精炼后的905篇文献进行统计发现,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注重分析网络舆情”,才引起学者们对教育网络舆情主题的关注。2009—2011年是教育网络舆情研究的发轫期,这三年在这十年的总占比为7.42%,年均论文发表量为18篇。2012—2014年为成长期,这三年在这十年的总占比为14.42%,年均论文发表量为35篇。2015年开始,教育网络舆情相关研究的文献量呈爆发式增长,此后几年相关研究均出现时间上逐年递增的态势,2019年略有下降,2015年至2019年发文总量占这十年总发文量的78.16%。(二)我国教育网络舆情研究者所在机构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交网络舆情知识图谱发展动态及趋势研究[J]. 王晰巍,韦雅楠,邢云菲,王铎.  情报学报. 2019(12)
[2]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取向与进路[J]. 林振.  情报杂志. 2019(04)
[3]微信朋友圈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J]. 赵建明,施锋锋.  继续教育研究. 2017(11)
[4]复杂系统论:中国网络舆论研究的范式转向[J]. 曲飞帆,杜骏飞.  南京社会科学. 2017(11)
[5]重新出发:新传播生态下中国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张涛甫,徐亦舒.  编辑学刊. 2017(02)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引导[J]. 方向.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02)
[7]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策研究[J]. 王力尘,袁旭.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8]科研人员在线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研究综述[J]. 张耀坤,胡方丹,刘继云.  图书情报工作. 2016(03)
[9]当前社会舆情场:结构性特点及演进趋势[J]. 喻国明.  前线. 2015(12)
[10]试论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时代价值与有效路径[J]. 王贤卿.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5(11)



本文编号:3492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492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