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23:37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科技的突飞猛进导致社会结构的日益变化,当前社会慢慢出现一群逃离人们视线、不参与社区生活的群体——“隐蔽青少年”。社区作为这一群体的主要生活场所,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问题,改变“隐蔽青少年”的社区参与率低等问题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以H社区为例,首先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探析青少年“隐蔽”现象的原因和社区参与的现状,其次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的方法,对“隐蔽青少年”的社区参与进行实务介入,力求帮助青少年改变隐蔽的现状,促使其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以期能为后续实践者进行“隐蔽青少年”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发现,“隐蔽青少年”在社区参与方面存在参与空间有限、参与形式单一和参与行为被动等问题,个人生理及心理状况不足、非正式支持系统的缺失以及正式支持系统的不足是影响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通过开展个案辅导疏导、社区参与互助小组和社区参与活动等多方面的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服务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社区参与空间有所扩大、服务对象社区参与形式多元化和服务对象社区参与主动性有所提高等...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隐蔽青少年”现象的研究
二、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的实务研究
三、关于社区参与的研究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参与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隐蔽青少年
二、社区参与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观察法
第二章 H社区“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H社区概况
第二节 H社区“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现状
一、有限的参与空间
二、单一的参与形式
三、被动的参与行为
第三节 影响“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因素
一、微观系统:个人生理及心理的状况
二、中观系统:非正式支持系统的缺失
三、宏观系统:正式支持系统的不足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必要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可行性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实务过程
第一节 个案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二、预估分析
三、介入实施
第二节 小组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一、背景介绍
二、预估分析
三、服务计划
四、小组工作实施过程
五、小组评估
第三节 社区活动调动“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一、服务计划
二、社区活动服务过程
三、社区活动效果评估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实践成效
一、服务对象社区参与空间有所扩大
二、服务对象社区参与形式多元化
三、服务对象社区参与主动性有所提高
第二节 实践反思与问题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个性化服务和提升社工专业性
二、营造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三、提高社会大众对“隐蔽青少年”的关注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安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J]. 许加明,曹殷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2)
[2]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邻里空间的再造[J]. 谌卉珺,蒋琳. 行政科学论坛. 2018(11)
[3]珠海市金湾区残障青少年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 邢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0)
[4]社会工作方法在“隐蔽青年”辅导服务中的运用[J]. 王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5]哈特阶梯理论观照下的社区儿童参与探究——以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青少年协会”为例[J]. 陆贝旎.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4(03)
[6]香港隐蔽青年、负面情绪及偏差行为[J]. 陈康怡,卢铁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03)
[7]社区青少年概念的再定义[J]. 苗伟明.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8]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J]. 李雪萍,陈艾.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
[9]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 倪赤丹.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 赵环,叶士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 张莉.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镇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张震华.井冈山大学 2018
[2]农村留守老人社区参与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张静.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发展导向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研究[D]. 付小方.西北大学 2018
[4]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儿童的社区融入研究[D]. 张婷婷.兰州大学 2018
[5]社会工作视角下居民社区参与研究[D]. 于佳平.青岛大学 2017
[6]地区发展模式下居民社区参与的研究[D]. 王安萌.井冈山大学 2017
[7]隐蔽青少年问题行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艺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8]社会工作推动居民参与的实践探究[D]. 康雷.新疆师范大学 2017
[9]地区发展模式应用于“三社联动”的实务研究[D]. 赵猛猛.郑州大学 2017
[10]小组工作在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郭龙.西南石油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3849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隐蔽青少年”现象的研究
二、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的实务研究
三、关于社区参与的研究
四、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参与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理论支撑
一、社会支持理论
二、生态系统理论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隐蔽青少年
二、社区参与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观察法
第二章 H社区“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H社区概况
第二节 H社区“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现状
一、有限的参与空间
二、单一的参与形式
三、被动的参与行为
第三节 影响“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因素
一、微观系统:个人生理及心理的状况
二、中观系统:非正式支持系统的缺失
三、宏观系统:正式支持系统的不足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必要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可行性
第三章 社会工作介入“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实务过程
第一节 个案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二、预估分析
三、介入实施
第二节 小组工作介入实务过程
一、背景介绍
二、预估分析
三、服务计划
四、小组工作实施过程
五、小组评估
第三节 社区活动调动“隐蔽青少年”社区参与的积极性
一、服务计划
二、社区活动服务过程
三、社区活动效果评估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实践成效
一、服务对象社区参与空间有所扩大
二、服务对象社区参与形式多元化
三、服务对象社区参与主动性有所提高
第二节 实践反思与问题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一、开展个性化服务和提升社工专业性
二、营造良好的社区参与氛围
三、提高社会大众对“隐蔽青少年”的关注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淮安市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J]. 许加明,曹殷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22)
[2]社区认同与社区参与:邻里空间的再造[J]. 谌卉珺,蒋琳. 行政科学论坛. 2018(11)
[3]珠海市金湾区残障青少年社区参与问题研究[J]. 邢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10)
[4]社会工作方法在“隐蔽青年”辅导服务中的运用[J]. 王宇.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04)
[5]哈特阶梯理论观照下的社区儿童参与探究——以宁波市海曙区华兴社区“青少年协会”为例[J]. 陆贝旎. 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4(03)
[6]香港隐蔽青年、负面情绪及偏差行为[J]. 陈康怡,卢铁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4(03)
[7]社区青少年概念的再定义[J]. 苗伟明.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3(05)
[8]社区组织化:增强社区参与达致社区发展[J]. 李雪萍,陈艾.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6)
[9]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范式”[J]. 倪赤丹.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 赵环,叶士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 张莉.吉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城镇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张震华.井冈山大学 2018
[2]农村留守老人社区参与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 张静.江西财经大学 2018
[3]发展导向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研究[D]. 付小方.西北大学 2018
[4]社会工作视角下流动儿童的社区融入研究[D]. 张婷婷.兰州大学 2018
[5]社会工作视角下居民社区参与研究[D]. 于佳平.青岛大学 2017
[6]地区发展模式下居民社区参与的研究[D]. 王安萌.井冈山大学 2017
[7]隐蔽青少年问题行为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D]. 王艺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7
[8]社会工作推动居民参与的实践探究[D]. 康雷.新疆师范大学 2017
[9]地区发展模式应用于“三社联动”的实务研究[D]. 赵猛猛.郑州大学 2017
[10]小组工作在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 郭龙.西南石油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03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350384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