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1:01

  本文关键词: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而手机网络是随着当前手机的日益普及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网络阵地。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手机网络在大学生中具有极高的使用率,手机网络的访问与使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非常大的影响。不断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和社会、发展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随着手机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网络功能的日益发展,手机网络的使用已经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手机网络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既促进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自我认知,又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网络进行人际交往也存在着依赖心理,同时手机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进行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并减少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责任感。手机网络对大学生存在正面与负面的双重影响,发挥手机网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正能量,抑制手机网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负能量,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手机网络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入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手机网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发挥的导向性、承传性、教育性功能。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对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抽样,以学生为视角,基于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相关理论,从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入手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和分析。进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的相关理论,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手机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与管理、拓宽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等对策,以发挥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成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机网络 大学生 人际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1
  • 1.2 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2-13
  • 1.3.1 研究思路12-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4 本文创新点13-14
  • 2 手机网络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理论基础14-22
  • 2.1 手机网络及其功能14-16
  • 2.1.1 概念界定14
  • 2.1.2 手机网络的特征14-15
  • 2.1.3 手机网络的功能15-16
  • 2.2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主要特点16-19
  • 2.2.1 概念界定16
  • 2.2.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16-17
  • 2.2.3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17-19
  • 2.3 手机网络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基础19-22
  • 2.3.1 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理论19-20
  • 2.3.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理论20-22
  • 3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现状22-37
  • 3.1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现状调查问卷设计22-28
  • 3.1.1 调查问卷设计与预测22-26
  • 3.1.2 样本规模与抽样方法26-27
  • 3.1.3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27-28
  • 3.2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分析28-30
  • 3.2.1 手机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28-29
  • 3.2.2 手机网络促进了大学生个性发展与自我认知29-30
  • 3.2.3 手机网络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30
  • 3.3 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分析30-37
  • 3.3.1 大学生对通过手机网络进行人际交往具有依赖性30-33
  • 3.3.2 手机网络降低了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主动性33-36
  • 3.3.3 手机网络减少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责任感36-37
  • 4 发挥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积极影响的对策37-45
  • 4.1 加强手机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与管理37-39
  • 4.1.1 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37-38
  • 4.1.2 强化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的教育与管理38
  • 4.1.3 建立健全手机网络监管法律与法规38-39
  • 4.2 拓宽手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方法39-41
  • 4.2.1 通过手机微博宣传主流价值39-40
  • 4.2.2 通过手机社交网络帮助构建交流平台40-41
  • 4.2.3 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增强互助性沟通引导41
  • 4.3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41-45
  • 4.3.1 开设手机网络人际交往指导的课程与讲座42-43
  • 4.3.2 开展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现实人际交往平台43-44
  • 4.3.3 发挥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44-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7
  • 附录A 手机网络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47-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0-51
  • 致谢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英;;日常生活中的法初探——以交往行动理论为视角[J];研究生法学;2010年04期

2 刘可;;手机网络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年01期

3 周妮;狄伟锋;;手机网络和传统网络的异同及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J];信息化研究;2012年01期

4 宋迪;;网络的即时性应用与传媒变革暗合之道[J];中国传媒科技;2010年02期

5 聂立清;;大学生道德及道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年12期

6 黄文玲,李锐锋;网络文化的价值特性及其发展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何评;;“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经济师;2011年03期

8 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刊;2006年11期

9 彭兰;;网络文化的构成及其与现实社会的互动[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7期

10 杜亮;;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雪;手机网络色情之政府监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开文;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手机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497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