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社会阶层拒绝敏感性的差异及其机制
发布时间:2017-07-29 18:01
本文关键词:不同社会阶层拒绝敏感性的差异及其机制
【摘要】:社会排斥问题最初吸引的是社会学家的眼光,它是在对贫困问题和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中延伸出来的概念,目前已成为研究弱势群体的一个新趋势,逐渐吸引了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在心理学界,不同社会阶层对社会拒绝和排斥的敏感性也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国外已有研究者发现,与高社会阶层相比,低社会阶层个体对于社会拒绝和排斥更为敏感。本研究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阶层对拒绝敏感性是否存在同样的影响,是通过哪些心理因素起作用。研究一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武汉地区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得到有效样本200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等无关变量后,个体的客观社会阶层对其拒绝敏感性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客观社会阶层越低,个体对拒绝的敏感性越高。研究二也是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武汉地区七校联合辅修班的在校大学生,共得到有效样本262份。问卷中引入了社会支持这一变量,探讨其是否在客观阶层影响拒绝敏感性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在社会阶层和拒绝敏感性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的客观社会阶层越低,其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因而其拒绝敏感性也高。在研究三中采用情境实验法,引入拒绝体验这一变量。研究以62名高低社会阶层作为被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通过情境启动,让一部分被试处于拒绝情境经历到拒绝体验,另一部分被试处于接受情境经历到接受体验。结果显示,拒绝体验的调节作用显著。在拒绝情境中,低社会阶层个体的拒绝敏感性显著高于高社会阶层;而在接受情境下,高低社会阶层的拒绝敏感性差异并不显著。这一结果既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不同社会阶层拒绝敏感性存在差异的心理机制,也为社会管理者治理工作提供了一定思路。
【关键词】:社会阶层 拒绝敏感性 社会支持 拒绝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前言9-12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10
- 1.3 研究意义10-12
- 2 文献综述12-27
- 2.1 威胁敏感性12-14
- 2.1.1 威胁敏感性的概念12-13
- 2.1.2 威胁敏感性的测量13-14
- 2.2 拒绝敏感性14-18
- 2.2.1 拒绝敏感性的概念14-15
- 2.2.2 拒绝敏感性的测量15-16
- 2.2.3 拒绝敏感性对个体的影响16-18
- 2.3 社会阶层18-25
- 2.3.1 社会阶层的界定和测量18-20
- 2.3.2 社会阶层与威胁敏感性20-22
- 2.3.3 社会阶层与拒绝敏感性22-25
- 2.4 问题提出25-27
- 2.4.1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25-26
- 2.4.2 总体研究思路26-27
- 3 研究一 社会阶层对拒绝敏感性的影响研究27-31
- 3.1 研究目的和假设27
- 3.2 研究方法27-28
- 3.2.1 被试27-28
- 3.2.2 研究工具28
- 3.3 研究程序28
- 3.4 研究结果28-30
- 3.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28-29
- 3.4.2 拒绝敏感性在客观社会阶层上的分层回归分析29-30
- 3.5 讨论30-31
- 4 研究二 社会支持对社会阶层与拒绝敏感性关系的中介作用31-38
- 4.1 研究目的和假设31
- 4.2 研究方法31-32
- 4.2.1 被试31-32
- 4.2.2 研究工具32
- 4.3 研究程序32
- 4.4 研究结果32-37
-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32-33
- 4.4.2 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检验33-37
- 4.5 讨论37-38
- 5 研究三 拒绝体验对社会阶层与拒绝敏感性关系的调节作用38-44
- 5.1 研究目的和假设38
- 5.2 研究方法38-40
- 5.2.1 实验设计38
- 5.2.2 被试38
- 5.2.3 研究程序与研究工具38-40
- 5.4 研究结果40-42
- 5.4.1 不同情境下操纵的有效性检验40-41
- 5.4.2 高低社会阶层在不同体验下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差异比较41-42
- 5.5 讨论42-44
- 6 总讨论44-47
- 6.1 社会阶层与拒绝敏感性的关系44
- 6.2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44-45
- 6.3 拒绝体验的调节作用45-46
- 6.4 研究不足46-47
- 7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6
- 附录A 研究一所用问卷56-58
- 附录B 研究二所用问卷58-64
- 附录C 研究三所用材料及指导语64-66
- 后记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慧民,李越美;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娇;初中二年级学生拒绝敏感性调节的心理成长训练[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0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59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