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乡老街片区改造中地域人文性保存与再现
发布时间:2017-09-01 21:19
本文关键词:深圳西乡老街片区改造中地域人文性保存与再现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热潮也紧随其后。地域人文性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一个集理论与实践意义为一身的课题。各地也争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或文化大省)、文化强市、文化强县(区),以及文化名城(镇)等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因此,很有必要弄清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以便根据两者联系和差别,提出和制定地区有关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对策和措施。如若不然,千城一面,照抄挪用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关文化发展建设的规划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岭南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共性和个性差异,可以说明地域文化这方面的理论问题,本文即想作为引玉之砖,引起讨论。 论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 这个部分着重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理论框架及技术路线。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论文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一些相关的概念进行释义。 第二部分:西乡老街地域人文性的形成与发展 论述了西乡步行街的形成与发展。在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内的社会背景进行了介绍。其历经的不同时期有着很大的历史意义。并且将研究对象继往开来,论述其在整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地位与意义。 第三部分:岭南地域人文性各要素特征研究 主要通过对广府及客家传统建筑的研究,将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表达要素进行综合。对建筑的部分保留及其改造重塑西乡老街特色风貌。 第四部分:西乡老街片区地域人文性研究 为本论文图纸表达重点篇章,是对西乡老街的地域人文性深化研究。再详细谈及本次项目设计的具体方法和理论。
【关键词】:西乡老街 地域人文性 岭南建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14;C912.81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目录11-14
- 第1章 绪论14-35
- 1.1 选题背景14-16
- 1.1.1 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兴起14-15
- 1.1.2 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趋势15-16
-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6-20
- 1.2.1 研究意义17-19
- 1.2.2 创新点19-20
- 1.3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20-22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2
- 1.3.2 研究范围的界定22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22-30
- 1.4.1 国内研究现状22-2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24-29
- 1.4.3 深圳关于旧城改造中地域人文性的体现29-30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30-34
- 1.5.1 研究内容30-32
- 1.5.2 研究方法32-33
- 1.5.3 研究框架33-34
- 1.6 本章小结34-35
- 第2章 西乡老街地域人文性的形成与发展35-45
- 2.1 西乡老街的形成与演变研究35-40
- 2.1.1 西乡老街的形成35-37
- 2.1.2 西乡老街的现状37-39
- 2.1.3 西乡老街的发展39-40
- 2.2 西乡老街发展定位40-41
- 2.2.1 街区城市发展定位40
- 2.2.2 老街建筑风格的定位40-41
- 2.3 西乡老街存在问题研究41-44
- 2.3.1 发展机遇41
- 2.3.2 面对挑战41-42
- 2.3.3 问题总结42-44
- 2.4 本章小结44-45
- 第3章 岭南地域人文性各要素特征研究45-56
- 3.1 岭南建筑风格的演进与发展45-52
- 3.1.1 岭南建筑地域文化的特征45-47
- 3.1.2 岭南建筑的地域美学特征47-52
- 3.2 岭南建筑的特征概述52-54
- 3.2.1 岭南建筑的地区文化素养52-53
- 3.2.2 岭南建筑的专业个性53-54
- 3.3 岭南建筑地域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54-55
- 3.3.1 继承传统建筑文化54-55
- 3.3.2 融合世界建筑文化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西乡老街片区地域人文性研究56-70
- 4.1 创作的启示和借鉴56-58
- 4.1.1 对自然的诠释56
- 4.1.2 浓郁的地域情结56-57
- 4.1.3 挣脱形式的束缚57
- 4.1.4 选择性吸收外来文明57-58
- 4.2 总体规划研究58-61
- 4.2.1 与历史的对话58-60
- 4.2.2 集合地域特点的院落空间和功能组织60-61
- 4.3 老街地域人文性各个构成元素形态特征研究61-68
- 4.3.1 老街建筑适应地理环境的地域性表达分析61-63
- 4.3.2 老街建筑各元素的地域性表达分析63-65
- 4.3.3 老街建筑细部要素的地域人文性表达分析65-68
- 4.4 本章小结68-70
- 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4
- 书籍类71-72
- 期刊类72
- 论文类72-74
- 附录74-77
- 附录一 老街周边消极现状面貌74-75
- 附录二 老街现状风貌75-76
- 附录三 老街整体设计效果图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7-79
- 致谢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荣远;深圳市罗湖旧城改造观念演变的反思[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2 林坚,杨志威;香港的旧城改造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0年07期
3 袁仁标;旧城保护 微弱的呼唤[J];城市开发;2000年09期
4 李红艳;;地域文化与旧城改造——以西安莲湖历史风貌区保护性规划研究为例[J];规划师;2006年12期
5 王劲韬;;浅析日本传统设计的几个特点[J];华中建筑;2005年06期
6 单军;批判的地区主义批判及其他[J];建筑学报;2000年11期
7 翟辉;从传统民居中找寻地区主义建筑的“根”——以迪庆藏族民居为例[J];建筑学报;2000年11期
8 朱光亚,杨国栋;城市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挖掘[J];建筑学报;2001年11期
9 石健和;地域建筑文化理论实践的分析梳理建构[J];建筑学报;2002年05期
10 郑时龄;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城市与建筑[J];建筑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阎波;中国建筑师与地域建筑创作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王河;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颖;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4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77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