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发展现状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 社会科学类社团是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壮大的。我国目前的社会科学类社团大多是自上而下成立,有很强的官办、半官办特征,学术性、意识形态性也使社会科学类社团区别于其他社团组织。 本文以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为研究对象,探析甘肃省社科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研究社团发展现状,就必须对社团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等进行深入考察,论文着重从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宗旨、组织结构、人员、活动、经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社团活动中的新动向、新举措及其推动因素。作者认为,从社团自身发展来看,存在着经济实力无法支持发展、人员素质不适应要求、对自身地位认识不清等问题,社团也存在追求自主自立、增强实力的强烈愿望。 政府与社会科学类社团的关系也是影响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论文认为政府在与社团的关系中,存在着干预过深和监管不力并存的现象,其深层原因在于社团管理体制的问题;由于我国社团登记管理制度和社科类社团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得社团成立的门槛过高,导致社团民间性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分别从政府管理和社团内部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培育和促进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 政府 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C12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5
- 一、引言5-7
- (一)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5
- (二) 研究意义5-7
- 二、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现状7-24
- (一) 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的内涵及特点7-9
- (二) 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的概况及分类9-11
- (三) 社团的宗旨目标11-14
- (四) 社团的组织结构及领导方式14-18
- (五) 社团的活动及营销18-21
- (六) 社团的资金状况21-23
- (七) 社团的人员状况23-24
- 三、政府对社团的管理和规制24-32
- (一) 社团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24-25
- (二) 甘肃省社团管理的现状25-29
- (三) 社团与政府的关系分析29-32
- 四、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2-43
- (一) 社会科学类社团的作用与定位32-34
- (二) 国内社团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34-35
- (三) 近阶段甘肃省社团发展运行中出现的新的动向及其意义35-38
- (四) 社团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38-41
- (五) 社团运行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43
- 五、甘肃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发展的对策建议43-47
- (一) 社团管理对策43-45
- (二) 社团自身发展对策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劲颖;沈东亮;屈涛;刘忠祥;;美国非营利组织运作和管理的启示与思考——民政部赴美国代表团学习考察报告[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2 韩国薇;;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维度分析及框架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09期
3 裘迅;潘丽;;社会学术团体与大学[J];科协论坛;2005年04期
4 周寰辰;;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现状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5 丁丽;陈绍珍;;浅议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及对策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6 孙录宝;;非营利组织资产处置初探[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7 ;《中国非营利评论》召开首次年度会议[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1期
8 ;上海精浦机电加入CANopen国际专业协会[J];软件;2010年01期
9 张丛丛;张文景;;论激励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10 陈思P;刘瑶;;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分析及其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夏同水;刘正林;;非营利组织及其在中国的潜在形态[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唐钧;;科技领域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发言稿)[A];第三届海南省科技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3 项玉;;准公益类事业单位非营利化改革的思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为雷;;问题与出路:转型社会中的社会福利工作研究[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尹亚琼;陆宁;;公共治理视角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互动关系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锐兰;刘思峰;谭振亚;;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探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林志刚;胡佳;;论非营利组织的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文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启示[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刘俊;;非营利组织在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中的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从“抗疫”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痼疾[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刘俊海;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N];中国社会报;2002年
3 李勇;德国非营利组织(上)[N];中国社会报;2003年
4 盂延春;非营利组织也营销[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薛慧;首届海峡两岸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召开[N];福建科技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张邢、刘文艳撰写;《深圳市经济特区非营利组织条例》有望率先出台[N];中国贸易报;2009年
7 市编办主任 张富梅;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地位和作用[N];长治日报;2009年
8 记者 舒迪;公益领域规范政策频频出台 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9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金锦萍;非营利组织如何使用赈灾善款[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周村;向非营利组织学管理[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红雨;非营利组织整体性治理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吴季钢;台湾专业型非营利组织的服务创新管理模式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爱萍;非营利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蔡磊;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周旭亮;非营利组织“第三次分配”的财税激励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王长寿;中国农村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耿玮;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俊龙;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D];复旦大学;2003年
9 丁美东;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张月玲;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杰欣;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红艳;治理中的合作: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陈建勋;论环保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定位[D];武汉大学;2004年
4 刘莉莉;我国非营利组织(NPO)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吉琳;转型时期社会服务型非营利组织的发育与约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田蓉;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角色与功能研究——以苏州三元、府前社区非营利组织为个案[D];苏州大学;2001年
7 刘姣;当代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魏婧;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化养老中的角色与功能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宋晓玲;非营利组织人事管理模式的转变[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周丹;我国非营利组织现状解析及其发展模式建构[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35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3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