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工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21:3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工发展研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在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队伍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继推出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实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之后,我国将应届毕业生进社区工作的方式,作为优化社工队伍结构、提高社区工作实效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村官”制度开展后,大学生进基层工作的情况从农村发展到城市。由于城市社区情况复杂、社区问题各式各样、居民需求多元化等情况,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外界与自身的双重挑战,他们的工作与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在大学生社工管理机制上,选聘机制、管理机制、流动机制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大学生社工“用不起来、留不长远”。 本文主体从三个层面分六章进行阐述。首先,从基础研究层面,分两个章节分别界定了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大学生社工的概念,综述了相关理论和文献,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就大学生社工招聘使用、竞争激励、人文关怀等进行分析;其次,分三个章节就大学生社工的发展现状、困境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探讨,全面了解大学生社工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重点探讨大学生社工政策在基层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为更好的掌握具体情况,从宁波市江东区大学生社工入手进行了调研;最后,通过上述论证展望大学生在社区工作将逐步实现有为有位。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大学生社工在社区发挥作用如何,对城市社区工作是否顺畅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社工的管理工作中,,除了在选聘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完善,更需要从人文上进行关怀,确保大学生社工有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真正留住人才,并形成良性竞争激励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工 发展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1 绪论11-14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2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现有文献综述12-14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14-19
- 2.1 概念界定14-16
- 2.1.1 关于社会工作者内涵的研究14
- 2.1.2 关于大学生村官内涵的研究14-15
- 2.1.3 关于大学生社工的研究15
- 2.1.4 大学生社工和传统的社区工作者的区别15-16
- 2.1.5 大学生社工进入社区的重要性16
- 2.2 相关理论依据16-19
- 2.2.1 社区人力资源管理16-17
- 2.2.2 能级层序和互补增值——大学生社工招聘和分配17
- 2.2.3 激励强化、公平竞争和弹性冗余——大学生社工激励措施17-18
- 2.2.4 文化凝聚——大学生社工凝聚力18-19
- 3 大学生社工发展现状19-24
- 3.1 对江东区大学生社工的现状调查19-22
- 3.1.1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个案法19
- 3.1.2 数据处理19
- 3.1.3 调查结果与分析19-20
- 3.1.4 个案法20-22
- 3.2 关于大学生社工的相关政策22-24
- 3.2.1 社工职业资格考试政策出台22
- 3.2.2 专项管理办法出台22
- 3.2.3 第一次工资制度改革22-23
- 3.2.4 面向大学生社工的专项政策出台23
- 3.2.5 第二次工资改革政策出台23
- 3.2.6 未来大学生社工管理计划出台23-24
- 4 大学生社工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24-29
- 4.1 大学生社工发展困境24-25
- 4.1.1 专业化程度较低,无法有效提供服务24
- 4.1.2 大学生社工工作时间短,实际工作能力水平不高24
- 4.1.3 职业选择的出发点不科学,制约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24-25
- 4.1.4 职业社会认可度较低,挫伤工作积极性25
- 4.2 大学生社工发展困境原因分析25-29
- 4.2.1 政府街道管理体制问题25
- 4.2.2 政府的财政支持不够25-26
- 4.2.3 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26
- 4.2.4 大学生社工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26-27
- 4.2.5 社区工作“机关化”造成大学生社工两难境地27
- 4.2.6 社会舆论及导向,促使大学生社工转行27-29
- 5 促进大学生社工健康发展的对策29-36
- 5.1 改革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地位29-30
- 5.1.1 还原社区自治,减轻社工负担29
- 5.1.2 建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机制29-30
- 5.2 注重“引、管、育”提高大学生社工素质30-32
- 5.2.1 重视招聘工作30
- 5.2.2 规范日常管理30-31
- 5.2.3 加强社工培训31-32
- 5.3 加强保障措施,激发工作活力32-34
- 5.3.1 改革财政机制和薪酬体系32
- 5.3.2 建立大学生社工后备库32-33
- 5.3.3 探索实施“社工选聘行政事业人员”制度33-34
- 5.4 增强人文关怀,用心留住人才34-36
- 5.4.1 岗位轮换,激发大学生社工个体潜能34
- 5.4.2 关注需求,增强大学生社工队伍的凝聚性34
- 5.4.3 搭建平台,提供大学生社工展示舞台34-36
- 6 结论与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传江;宋月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4期
3 王思斌;;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马龙生;;“大学生村官”是历史变革承担者[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7年06期
5 石松平;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6 张丽;;浅析“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认同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7 李晓玉;李晓宁;;关于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8 宋远明;王志娟;徐惠忠;;就业难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段小力;;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公共选择视角[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10 钟莹;赖丰茹;麦富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及其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85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59027.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