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3:19

  本文关键词: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丧偶 单亲家庭 社会化障碍


【摘要】:当下,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就研究现状而言,人们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研究较为充分,对于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问题往往缺乏重视,探讨丧偶单亲家庭对其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方面的成果乏善可陈。有鉴于此,本文从社工的角度出发,探索社会工作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的方法和路径,对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索有价值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帮助丧偶单亲家庭子女摆脱社会化障碍。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南京“友航”社会服务机构的困境儿童项目,作者以该项目中的相关困境儿童为对象,通过个案介入等方法,对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进行归纳、梳理和原因分析,并就社工介入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多样化方式展开探讨。笔者通过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来对丧偶单亲家庭的子女进行多方面的介入,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跟优势视角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恢复案主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帮助案主挖掘和建立大的支持网络,并在最终改善这些青少年社会化障碍的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丧偶 单亲家庭 社会化障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6;C9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一、引言8-15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9
  • 1.2 概念界定9
  • 1.2.1 单亲家庭9
  • 1.2.2 社会化9
  • 1.3 相关文献研究9-13
  • 1.3.1 国外文献研究9-11
  • 1.3.2 国内文献研究11-13
  • 1.4 理论依据13-14
  • 1.4.1 优势视角理论13
  • 1.4.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13-14
  • 1.5 研究方法14-15
  • 1.5.1 文献收集与分析法14
  • 1.5.2 个案访谈法14-15
  • 1.5.3 观察法15
  • 1.6 工作方法15
  • 1.6.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5
  • 1.6.2 危机介入模式15
  • 1.6.3 人本治疗模式15
  • 二、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个案资料15-18
  • 2.1 A案例的概述16-17
  • 2.1.1 A案例的自身情况16
  • 2.1.2 A案例的家庭情况16
  • 2.1.3 A案例的学校情况16-17
  • 2.2 B案例的概述17-18
  • 2.3.1 B案例的自身情况17
  • 2.3.2 B案例的家庭情况17
  • 2.3.3 B案例的学校情况17-18
  • 2.3 C案例的概述18
  • 2.3.1 C案例的自身情况18
  • 2.3.2 C案例的家庭情况18
  • 2.3.3 C案例的学校情况18
  • 三、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特点18-26
  • 3.1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自身原因18-21
  • 3.1.1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表现分析18-20
  • 3.1.2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问题成因分析20-21
  • 3.2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家庭分析21-25
  • 3.2.1 家长心态失衡22
  • 3.2.2 家长教育观念问题22-23
  • 3.2.3 丧偶单亲家庭的教育短板23-25
  • 3.3 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学校问题分析25-26
  • 3.3.1 缺乏同伴的接纳25
  • 3.3.2 缺乏他人的认同和表扬25-26
  • 四、对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前期准备工作26-35
  • 4.1 与案主建立关系26-28
  • 4.1.1 同A案主建立关系26-27
  • 4.1.2 同B案主建立关系27
  • 4.1.3 同C案主建立关系27-28
  • 4.2 资料的收集与挖掘28-35
  • 4.2.1 A案主资料的收集与挖掘28-32
  • 4.2.2 B案主资料的收集与挖掘32-34
  • 4.2.3 C案主资料的收集与挖掘34-35
  • 五、对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的实际介入35-45
  • 5.1 对A案主的介入35-41
  • 5.1.1 帮助A案主重新认识问题35-37
  • 5.1.2 帮助A案主重构家庭支持37-38
  • 5.1.3 帮助A案主重构学校支持38-41
  • 5.2 对B案主的介入41-43
  • 5.2.1 稳定案主情绪并输出希望41-42
  • 5.2.2 及时了解案主的诉求,解决后顾之忧42-43
  • 5.2.3 协助案主构建学校支持43
  • 5.3 对C案主的介入43-45
  • 5.3.1 以案主为主导,,创造宽松的氛围44
  • 5.3.2 帮助C案主提高学习积极性——以代币疗法为机制44
  • 5.3.3 代币疗法初显成效44-45
  • 六、结案与反思45-50
  • 6.1 结案45-46
  • 6.1.1 A案主的结案45-46
  • 6.1.2 B案主的结案46
  • 6.1.3 C案主的结案46
  • 6.2 反思46-50
  • 6.2.1 对A案主的结案反思46-47
  • 6.2.2 对B案主的结案反思47
  • 6.2.3 对C案主的结案反思47-48
  • 6.2.4 对从事社工的自我反思48-50
  • 参考文献50-51
  • 致谢51-5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敏;;关于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思考[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策略[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郝江华;;浅谈高等学校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10期

4 王磊磊;;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辅导策略[J];经营管理者;2008年14期

5 田宏秀;;浅谈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才智;2009年20期

6 苏雪梅;;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6期

7 杨月萍;;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年21期

8 庞守兴;试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J];吉林教育科学;1997年04期

9 苏小英;;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3年11期

10 曾东红;给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关爱[J];广西教育;2005年Z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孟馥;梅竹;孙丽歆;刘古亮;;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家庭环境的对照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李永玉;;特殊家庭背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3 郑国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透视[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刘秀勤;杨丽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文 本报记者 沈莹;单亲家庭子女何处是家?[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学习 张坤 怡萍;单亲家庭子女犯罪问题不容忽视[N];今日信息报;2005年

3 张大明;过分关注单亲孩子是一种伤害[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4 张大明;过分关注单亲孩子也是伤害[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范珉菲;慈善技校为贫困学子全免单[N];山西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洪 本报通讯员 张茂玉 王清声;单亲子女倍需关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记者 仝伟平邋实习生 马腾飞;扎实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N];焦作日报;2007年

8 YMG记者 郭明新;道德建设应从青少年抓起[N];烟台日报;2008年

9 延川县第二中学 杨杰;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想法[N];延安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国旗 长春 记者 郑勇军;400贫困生免费读技工[N];烟台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谷晓伟;论偏远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宁;Q小学单亲家庭子女学校教育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崔晓娟;L高中单亲家庭子女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周冬卉;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成长困境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石闻达;丧偶单亲家庭子女社会化障碍的个案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牛立然;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墨胜云;乌海市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桦;游戏治疗方法在单亲家庭子女成长小组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郭慧;丧偶式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0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860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