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一系列冠名以“微”的事物逐步登上了人们生活的大舞台,“微时代”丰富了人的生活信息,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同时也改变了人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微时代”对其生活、学习和交往等诸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影响巨大,也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个性和品格的发展。因此,探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围绕“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在阐释“微时代”以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主要内容及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交往虚拟化,情感交流机械化,信息沟通碎片化,交往关系平等化,社交对象多样化等人际关系特征。第二部分,分析了“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及其原因。从“微时代”给大学生人际关系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展开论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即“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不足;心理环境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局限。第三部分,提出了“微时代”背景下优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该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针对“微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从培养“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认识能力,加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交往,丰富“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营造“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生活环境上进行创新。
【关键词】:微时代 大学生人际关系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2.1;G645.5;G2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绪论9-14
-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2-14
- 第一章“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内涵及特征14-27
- 第一节“微时代”的内涵和特征14-19
- 一、“微时代”的内涵14-16
- 二、“微时代”的特征16-19
-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内涵和特征19-22
-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内涵19-20
-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20-22
- 第三节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特征22-26
- 一、人际交往虚拟化22-23
- 二、情感交流机械化23-24
- 三、信息沟通碎片化24-25
- 四、交往关系平等化25
- 五、社交对象多样化25-26
- 本章小结26-27
- 第二章“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原因分析27-39
- 第一节“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27-31
- 一、扩大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27-28
- 二、增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密切度28-29
- 三、促进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信息化29-30
- 四、缩短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距离30-31
- 第二节“微时代”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消极影响31-35
- 一、虚拟交往环境,导致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31-32
- 二、不良文化思想影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观32-33
- 三、虚假信息的传播,降低了大学生的互信度33-34
- 四、复杂的交往人群,加大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稳定性34-35
- 第三节 "微时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35-38
- 一、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35-36
- 二、“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多元化36
-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局限36-37
- 四、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复杂性37-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微时代”背景下优化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39-48
- 第一节 培养“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认识能力39-41
- 一、客观认识自我,正确对待“微时代”平台39-40
- 二、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理性应对“微时代”信息40
- 三、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身实际交往能力40-41
- 第二节 加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交往41-43
- 一、确立学习目标,加大学习时间投入41-42
- 二、加强自律,合理利用“微时代”产品42
- 三、学校应加强“微时代”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42-43
- 第三节 丰富“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活动43-45
- 一、学校开展特色实践活动43-44
- 二、积极组织多元化的社会实践44
- 三、搭建交流平台, 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44-45
- 第四节 营造“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良好生活环境45-47
- 一、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45-46
- 二、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6
- 三、提升大学生心理生活质量46-47
- 本章小结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苓;;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许玉玲;段淑君;;小社交家这样养成[J];父母必读;2011年11期
3 周菲;;教孩子友好交往[J];学前教育;2007年09期
4 ;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天空[J];高中生之友;2005年20期
5 杨通;;别让儿童在沉默中“死亡”——对“受忽略队员”问题及转化策略的思考[J];教师之友;2003年03期
6 俞敏洪;;在大学里找友谊[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3年10期
7 陈荣坤;浅谈大学毕业生的交际控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Angel;ZTC智囊团;;不做矛盾“导火线”[J];中学生天地(C版);2011年12期
9 鲁非;基特先生的路遇——漫谈委婉与幽默[J];阅读与写作;2000年05期
10 张晓兰;;人际关系案例[J];青春岁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康月丽;如何让孩子不胆怯[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庄居湘;交往 进取 立业[N];长沙晚报;2012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长秋;请给优秀硕士生多点发表机会[N];东方早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郭晓静 实习生 杨玲;小小“感冒”自己疗[N];重庆日报;2004年
5 何连弟;求职:先就业后择业恋爱:重过程轻结果[N];文汇报;2004年
6 许俏文;定个“娃娃亲”扩大社交圈?[N];中国人口报;2011年
7 孙倩;三大原因造成警察心理问题[N];北京科技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渝新;“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2 刘欣怡;“南大人”的身份认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胜男;新时期大学生交往观的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43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gj/94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