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13:19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母性作为女性最为重要的身份属性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道学是我国传统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派,历史悠久,思想内涵丰富,同时,其涉及女性哲学的内容较多,在我国历史上较为特殊,是研究女性思想的重要史料资源。通过对道学中的母性伦理思想进行研究,我们一方面可以梳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发掘其优势,同时有利于道学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传统哲学思想的古为今用,利用传统思想解决现实问题,将道学母性伦理思想中的精华运用到解决现代女性问题中去。本文首先对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主要通过研究分析道学母性伦理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深入讨论其理论背景,加深对道学思想起源的认知。同时,进一步研究道学母性伦理思想中的崇拜伦理、实践伦理以及德性伦理,梳理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随后,又指出道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华人文精神以及现代母性伦理体系中的地位。其次,对道学母性伦理思想与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母性伦理思想进行比较。儒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又一重要代表,却与道学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儒道两家又有着交流与融合。西方关怀伦理...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渊源
2.1.1“道学”、“母性”及“母性伦理”概念的界定
2.1.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
2.1.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宗教崇拜渊源
2.1.4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哲学思想渊源
2.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 道学中的母性崇拜伦理
2.2.2 道学中的母性实践伦理
2.2.3 道学中的母性德性伦理
2.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的地位
2.3.1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组成部分
2.3.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
2.3.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现代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道学与儒学、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1 道学与儒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1.1 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
3.1.2 道学与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区别
3.1.3 道学与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联系
3.2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2.1 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
3.2.2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区别
3.2.3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联系
3.3 道学与儒学、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比较之意义
3.3.1 融汇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3.3.2 开展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对话
3.3.3 引导现代母性伦理思想的建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历史独特性与当代适用性
4.1.1 从女性健康角度主张节制生育
4.1.2 从婴儿性别角度主张男女平等
4.1.3 从生活实践角度主张母性思考
4.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4.2.1 为丰富和拓展道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4.2.2 为儒道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视野
4.2.3 为建构现代女性哲学体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4.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4.3.1 有利于实现个体自身的发展
4.3.2 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3.3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东西方信仰的差异看中国人的信仰前景[J]. 刘云德.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5)
[2]略论科学发展观的责任伦理意蕴[J]. 李锦昆. 理论导刊. 2013(04)
[3]西王母的始祖母神格考论[J]. 赵宗福. 青海社会科学. 2012(06)
[4]《老子》的女性观[J]. 王晚霞,俞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5]道学尊崇女性渊源探析[J]. 刘玮玮. 青海社会科学. 2012(05)
[6]道学女性伦理观与儒家女性伦理观的对立及融合[J]. 刘玮玮. 天府新论. 2012(04)
[7]浅析老子母性品格的现实价值[J]. 于洪娟,谭金隆. 新学术. 2008(03)
[8]老子母性伦理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 刘玮玮. 道德与文明. 2006(04)
[9]道教与女性研究述评[J]. 陈云. 世界宗教研究. 2004(01)
[10]母性崇拜与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J]. 苏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5)
博士论文
[1]女性学视角下埃及近代妇女研究[D]. 段智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 赵玉宝.东北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春秋战国时期生育择吉浅析[D]. 任世喻.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道家思想对19世纪前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D]. 陈孝娥.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论春秋战国妇女地位[D]. 周海霞.江西师范大学 2004
[4]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 陈云.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9755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渊源
2.1.1“道学”、“母性”及“母性伦理”概念的界定
2.1.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社会历史渊源
2.1.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宗教崇拜渊源
2.1.4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哲学思想渊源
2.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2.1 道学中的母性崇拜伦理
2.2.2 道学中的母性实践伦理
2.2.3 道学中的母性德性伦理
2.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在中国哲学及文化中的地位
2.3.1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组成部分
2.3.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
2.3.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是现代伦理思想的理论来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道学与儒学、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1 道学与儒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1.1 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
3.1.2 道学与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区别
3.1.3 道学与儒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联系
3.2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之比较
3.2.1 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
3.2.2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区别
3.2.3 道学与西方关怀伦理学的母性伦理思想的联系
3.3 道学与儒学、西方关怀伦理学母性伦理思想比较之意义
3.3.1 融汇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
3.3.2 开展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对话
3.3.3 引导现代母性伦理思想的建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历史独特性与当代适用性
4.1.1 从女性健康角度主张节制生育
4.1.2 从婴儿性别角度主张男女平等
4.1.3 从生活实践角度主张母性思考
4.2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理论价值
4.2.1 为丰富和拓展道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4.2.2 为儒道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视野
4.2.3 为建构现代女性哲学体系提供了思想资源
4.3 道学母性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4.3.1 有利于实现个体自身的发展
4.3.2 有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3.3 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东西方信仰的差异看中国人的信仰前景[J]. 刘云德.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5)
[2]略论科学发展观的责任伦理意蕴[J]. 李锦昆. 理论导刊. 2013(04)
[3]西王母的始祖母神格考论[J]. 赵宗福. 青海社会科学. 2012(06)
[4]《老子》的女性观[J]. 王晚霞,俞巧.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5]道学尊崇女性渊源探析[J]. 刘玮玮. 青海社会科学. 2012(05)
[6]道学女性伦理观与儒家女性伦理观的对立及融合[J]. 刘玮玮. 天府新论. 2012(04)
[7]浅析老子母性品格的现实价值[J]. 于洪娟,谭金隆. 新学术. 2008(03)
[8]老子母性伦理思想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J]. 刘玮玮. 道德与文明. 2006(04)
[9]道教与女性研究述评[J]. 陈云. 世界宗教研究. 2004(01)
[10]母性崇拜与古代文士的审美价值取向[J]. 苏萍. 社会科学辑刊. 2003(05)
博士论文
[1]女性学视角下埃及近代妇女研究[D]. 段智婕.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2]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 赵玉宝.东北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春秋战国时期生育择吉浅析[D]. 任世喻.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道家思想对19世纪前日本古代文学的影响[D]. 陈孝娥.陕西师范大学 2010
[3]论春秋战国妇女地位[D]. 周海霞.江西师范大学 2004
[4]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生态关怀[D]. 陈云.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99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099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