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1-09-29 23:39
  《穆斯林的葬礼》为霍达作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从1919年到1979年这六十年间的变迁兴衰,三代人的命运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此书被评论为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本文从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层面系统地分析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文本解读入手,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家回民族身份、生活经历的关照揭示对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悲剧意识的生成。第二部分分析伊斯兰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种文化与审美理想交融对霍达创作的影响,由此造就了她鲜明的颇具个性色彩的写作特色。第三部分从苦难、坚忍与敬畏,宗教、民俗,月、玉的象征意义,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四个方面透析作品体现的回民族文化内涵。回族历经无数苦难,铸就了他们坚忍与敬畏。小说描写了大量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及回族独特的风俗习惯,体现出深层的回民族文化内涵。偏爱月、玉事象是回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的自然流露。采用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既是回族的重要...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回族简介
    1.2 霍达民族身份、生活经历及悲剧意识生成
    1.3 《穆斯林的葬礼》研究综述及本文研究方向
2 三种文化与审美理想交融对霍达创作的影响
    2.1 伊斯兰教文化的渗透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3 西方文化的影响
3《穆斯林的葬礼》的民族文化内涵
    3.1 苦难、坚忍与敬畏
    3.2 宗教、民俗
    3.3 月、玉的象征意义
    3.4 具有回民族特色的语言
4《穆斯林的葬礼》的美学意蕴与人文思想
    4.1 悲剧与崇高感
    4.2 人物性格与命运
    4.3 人文关怀
5《穆斯林的葬礼》的影响
    5.1 社会影响及其价值
    5.2 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微妙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回民的葬俗及其文化内涵[J]. 李恒.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09)
[2]《穆斯林的葬礼》与伊斯兰丧葬文化[J]. 马倩妮.  西安社会科学. 2009(04)
[3]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女性形象[J]. 刘玉凤.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05)
[4]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动力系统与“边缘活力”[J]. 杨义.  百色学院学报. 2008(05)
[5]碧玉微瑕:《穆斯林的葬礼》指瑕[J]. 陈学祖,陈丽芳.  柳州师专学报. 2007(04)
[6]一曲震撼心灵的人生悲歌——浅析《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J]. 刘彦芬.  文教资料. 2007(32)
[7]爱情的葬礼——解读《穆斯林的葬礼》的爱情悲剧[J]. 胡献锦.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07)
[8]一道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景线——《穆斯林的葬礼》之创作美景[J]. 张建成.  新西部(下半月). 2007(05)
[9]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J]. 邱文韬.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7(04)
[10]《穆斯林的葬礼》中回族族群认同的高扬——兼论回族的发展与文化自觉[J]. 刘春艳.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6(06)

硕士论文
[1]论中国当代回族作家创作中的“洁净之美”[D]. 赵阳春.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霍达小说悲剧意识论[D]. 胡晨鹭.华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4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14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