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心理学的历史图景 ——“旧史”与“新史”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10:00
  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有关心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黎黑认为心理学史存在两种形式,即“旧史”与“新史”。“旧史”受到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把心理学史定义为心理学内在思想与观念产生、发展、争论、转变的历史,认为心理学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逻辑。在内容上,坚信普适性原则,相信现代西方心理学是可以推广并适合世界任何地区的心理学,强调了西方心理学,特别是西方白种男性心理学的霸权地位;反映在史学上是尊崇个人英雄史观,认为心理学的发展是由心理学上伟大人物所作用的;坚信价值中立的立场,客观主义的原则,认为史学家可以通过理性对客观历史进行“文字还原”。现代主义哲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批判和解构。反映在心理学史的研究中,“旧史”逐渐受到批判,“新史”慢慢形成。后者认为心理学的各种思想都是在特定的话语背景中生成的,社会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因此,把心理学史是产生、发展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心理学历史。在内容上,认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不同心理学生长的土壤,强调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反映在史学上是强调构成社会文化的、大众的心理学史,把被“旧史”忽略的非西方、女性和平民的心理学思想纳入到自己的研究范畴...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旧史"及"旧史"观下的心理学历史图景
    2.1 "旧史"及"旧史"观的基本立场与观点
        2.1.1 "旧史"的产生
        2.1.2 "旧史"观的基本立场
        2.1.3 "旧史"的基本观点
    2.2 "旧史"观下的心理学历史图景
        2.2.1 自然科学心理学的探索之路——"旧史"的主导线索
        2.2.2 反对"物"化的人,主张人性的回归——人文科学心理学的反叛
    2.3 "旧史"的局限
        2.3.1 二岐视野下的"心理"
        2.3.2 脱离社会的历史
        2.3.3 理性的心理学史家
3 "新史"及"新史"观下的历史图景
    3.1 "新史"及"新史"观的基本立场与观点
        3.1.1 "新史"的产生
        3.1.2 "新史"观的基本立场
        3.1.3 "新史"的基本观点
    3.2 "新史"观下的心理学历史图景
    3.3 "新史"的局限
4."旧史"与"新史"的比较
    4.1 从客观实体的"心理"到社会建构的"心理"
    4.2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走向"对话"的心理学史
    4.3 从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史到多种形态并存的心理学史
    4.4 从西方的心理学史到世界的心理学史
    4.5 从男性中心的心理学史到"性别中立"的心理学史
5.结语:心理学史图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学的历史编纂学:后现代主义的挑战[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08(05)
[2]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对历史编纂的影响及其局限[J]. 董立河.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1)
[3]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对立及其超越[J]. 叶浩生.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09)
[4]社会建构论的人性观取向及其心理学意义[J]. 况志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5]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心理科学[J]. 叶浩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01)
[6]后经验主义时代的理论心理学[J]. 叶浩生.  心理学报. 2007(01)
[7]从反叛到超越:后现代心理学方法论的确立[J]. 秦彧.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8]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J].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 2006(03)
[9]20世纪西方史学中两次性质不同的变革[J]. 王邵励.  史学理论研究. 2006(03)
[10]后现代历史哲学及其对传统历史学的挑战[J]. 董立河.  国外社会科学. 2006(04)

博士论文
[1]西方心理学人文取向的生成与发展研究[D]. 张勇.吉林大学 2007
[2]心理学文化品性[D]. 孟维杰.吉林大学 2006
[3]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D]. 陈宏.吉林大学 2006
[4]文化与心理学研究方式的变革[D]. 田浩.吉林大学 2006
[5]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 周宁.吉林大学 2004
[6]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 郭爱妹.南京师范大学 2004
[7]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D]. 高峰强.华东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心理学文化转向的理论意蕴[D]. 尹训红.吉林大学 2007
[2]西方心理学科学化道路之文化探源[D]. 牛小莉.吉林大学 2007
[3]后现代思潮对心理学发展演变的影响[D]. 张晓萌.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5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475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