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刘大年史学研究述论——一种基于学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18 20:14

  本文选题:刘大年 + 中国近代史 ; 参考:《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摘要】:刘大年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望他的一生学术历程,关注现实、服务政治是其史学研究的主要动力,以史论政、援政入史构成刘大年史学著述最突出特色。刘大年的史学研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化倾向,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比他早或比他晚的,大概都没有像他那样把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那么明朗、那么紧密地联在一起的。刘大年史学堪称成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结合的典范。
[Abstract]:Liu Danian is a famous Marxist historian. Looking back at his academic course, paying attention to reality, serving politics is the main motive force of his historiography research.Liu Danian's study of history has a strong tendency of ideology. Among Marxist historians, those who were earlier or later than him probably did not combine academic research with ideology as clearly and closely as he did.Liu Danian's historiography can be regarded as a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ideolog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2 ;史学精粹[J];史学史研究;2011年03期

3 李卫民;;时代呼唤更成熟的中国灾荒史学——夏明方教授访谈录[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4 张剑平;;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吴忠良;;爱国一书生——纪念陈训慈先生诞辰110周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6 康桂英;;吕思勉通史著述研究述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朱浒;;“范式危机”凸显的认识误区——对柯文式“中国中心观”的实践性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8 康华;;论历史研究中的“求同存异”与“存同求异”[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赵广军;;历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及分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庆云;;论早期近代史研究所的学术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杨国强;周武;;陈旭麓教授与中国当代史学[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3 黄予植;;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历史观?[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4 郭太风;;文史结合的魅力——读沈渭滨著《曾经沧海》兼论其学术风格[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5 雷北疆;;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彭明;;开垦中国现代史学领域中的处女地[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7 邓京力;马敬;;试论影响历史评价的若干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龚喜春;;谢本书爱国主义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9 李弘祺;;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和中国史学:濠梁上Q5鱼的悖论(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文化共存下的记忆与遗忘”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垣;近代史所举办第七届青年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张宝明;中国近代思想史起点之我见[N];光明日报;2007年

3 ;对历史负责 用文物说话[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郑一奇;坐冷板凳的历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本报书评人 李洪岩;走向形而上学的中国近代史学[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也扬;“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并不对立[N];北京日报;2008年

7 李文海;论晚清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8 张海鹏;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来新夏;林则徐研究与林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历史所 宋家钰;《中国史稿》的编撰始末[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林国华;范文澜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琼;论李达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秋s,

本文编号:1769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769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d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