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蒙文通上古民族文化理论建构
本文选题:蒙文通 + 太古民族三系说 ; 参考:《人文杂志》2012年02期
【摘要】:蒙文通先生在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时期,打破流传数千年的三五体系,逐步建立新的民族、文化理论,理论基础渐趋科学和理性。然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民族学的蓬勃发展与中国古史研究的全面深入,蒙氏建构新的上古民族、文化理论不断受到新的挑战和质疑。由于对古史材料缺乏严格考察,加之蒙氏对新史学家的学术理论和方法未予以关注和重视,其所建立的民族、文化理论在学理上的疑难越来越明显。对蒙氏三代民族文化理论重新审视,有益于中国学术的传承与发展。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earning, Mr. Meng Wentong broke through the "three or five" system, which has been circulati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new theory of nationality and cul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gradually becam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However, wit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field archaeology,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ethnology and the thorough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the cultural theory has been constantly challenged and questioned by Mongol to construct a new ancient nation. Due to the lack of strict investigation of the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and 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new historians, the problems in the academic theory of the nation and the cultural theory established by Mongol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ic to re-examine the theory of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Mongol.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lN森;从经学向史学的过渡——廖平与蒙文通的例子[J];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李文鹏;;口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J];北京档案;2006年02期
5 王卫东;老舍民族主义思想浅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李春远;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新民思想之关系[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许刚;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官性根;春秋时期小国的生存策略探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9 范毓周,王志轩;前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早期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论纲[J];东方论坛;2004年06期
10 王立;流水与大海——中国古代文学两种审美意象与人生追求的比较[J];东疆学刊;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马世之;;试析炎黄文化的发祥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江林昌;;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学勤;;商末金文中的职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吴文祥;刘东生;;试论黄土、黄土高原与原始农业和文明的关系[A];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Origin on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高强;;宝鸡与中华民族的肇兴[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朱华阳;;闻一多:民族主义的文化表达与思想实践[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房功利;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赖玉芹;博学鸿儒与清初学术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印(石昆);吴城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志捷;贺麟文化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吴忠良;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农时敏;文化视角中的中美广告语言及其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燕;两个平行的悲剧[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卫平;超越的真实[D];湘潭大学;2002年
6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7 李宁;赣鄱地区早期古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王西波;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梁景松;康有为与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10 肖瑜;上古至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广志;;“萧,
本文编号:1920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192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