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8 17:52

  本文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史学理论 ; 参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从高度重视史学研究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创新两个方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阐明当代史学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史学思想做了概括,将它的要点归纳为以下五点:(一)坚持判断社会历史是非得失、兴衰成败的客观标准,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二)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体现和尊重人民群众在创造人类历史、推动文明进步中的主体地位;(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两个历史决议为依据,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对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四)科学阐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基本历程,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基本规律,提高对"三个选择"必然性的认识;(五)全面认识祖国传统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 educating people with history as a guide, and promoting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the historical thought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ical theory, and expound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historiography.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thoughts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ums up its main points as follows: (1) the objective criteria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social history is right or wrong, the success or failure, the rise or fall, the success or failure, To grasp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2)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to fully reflect and respect the people's position as the subject in creating human history and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3) to take Marxism as the guide, On the basis of two historical resolutions, we should scientifically sum up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correctly deal with historical and historical figures; (4) scientifically clarify the basic clues and basic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umming up deeply the basic experience and basic law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since modern times,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three choices"; (5)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culture of the motherland, taking its essence, dismissing its dross,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娉;;历史有什么用?——从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谈起[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陈支平;;史学理论探索与命题话语权的建构[J];文史哲;2011年04期

3 黄宇;;从《封建社会》看布洛赫对其比较史学理论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9期

4 ;敬告作者和读者[J];史学月刊;2011年07期

5 张云波;;安克斯密特论语言与崇高历史经验的关系[J];史学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6 何兆武;;评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7 黄彪;;梁启超史学思想之变化及其原因[J];华章;2011年13期

8 沈慧然;;当代中国“史学危机”现象与学术界研究浅述[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杨华;;重演与证据:柯林武德史学观“分寸”缺失探源[J];求索;2011年06期

10 侯月杰;;章学诚思想中的二元论及其折衷[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当代中国大陆的史学评论理论研究述评[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吴达德;;谢本书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5 龚喜春;;谢本书爱国主义研究述评[A];谢本书史学研究评述[C];2006年

6 李慧宇;;长足进取与成就辉煌——中国历史学的现代转型述论[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文玖;;论中国传统史学直书精神的形成和特点——兼谈直书何以服从“名教”[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向燕南;;王世贞的史学批评及其理论贡献[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9 邹兆辰;;史学批评与社会环境——以苏联史学在中国的命运为例[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刘开军;;论“史权”——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国 杨祥银;第1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温州举行[N];光明日报;2009年

2 舒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史学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陈启能;对当前西方史学发展的两点看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梁仁志 徐彬;继往开来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马宝珠;史学的精神[N];光明日报;2008年

6 张耕华;史学与文学有别之外的思考[N];人民日报;2008年

7 杨艳秋 廉敏;中外学者研讨中国史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刘军;史学理论、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政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王应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史学发展[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朱佳木;加强对唯物史观的理论研究是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冬敏;理性主义史学浅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晓华;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黄广友;刘大年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5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爱卫;朱希祖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盖志芳;《历史研究》(1954-1966)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韩炯;历史思考的新途径:海登·怀特历史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珍;关于罗荣渠先生现代化研究的史学理论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袁立峰;詹京斯的后现代史学理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雄伟;试论“六经皆史”说中的学术致用思想[D];吉林大学;2009年

4 李镭;爱德华·吉本的史学理论和社会思想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顾友谷;常乃德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玉娟;王夫之《读通鉴论》的史学理论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7 齐砚奎;近代经史嬗变过程中的陈黻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玉票;新时期史学研究中的史家主体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庄永燕;浅析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及其在清学史研究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08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108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6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