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年鉴学派对社会历史理论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9-04-19 11:56
【摘要】:年鉴学派产生前,"宏大叙事"在史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年鉴学派突破了政治史的局限,实现了史学界的革命。年鉴学派经久不衰的秘密有两条:第一,不断扩大史学研究领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历史主题。第二,不以创建封闭体系为目的,面对其他学科的挑战采取跨学科的开放态度。在史学理论上,年鉴学派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体现为:第一,扩大了史学视野,注重被传统史学忽视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第二,"长时段"理论不仅实现了时间观念的变革,而且实现了史学范式的革命。第三,"年鉴范式"的着眼点和重心下移,把研究视野转向具体的、微观的日常生活世界和社会运动的各个领域,消解了"宏大叙事"的历史观,给线性时间观、连续直线历史解释模式以致命一击,使文化的作用凸显出来。年鉴学派不仅改变了历史观念,实现了史学革命,而且对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bstract]:......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社科联;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社科部;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552172)
【分类号】:K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鸣鸿;年鉴学派对传统史学的突破[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纪胜利;年鉴学派总体历史理论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4年02期

3 江华;年鉴学派与世界体系理论[J];学术月刊;2004年04期

4 夏柏秋;历史研究中的统一性与不统一性——从年鉴学派到新文化史学的演变[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07期

5 赵建群;论“问题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1期

6 雍正江;也谈法国年鉴学派[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韩璐;;年鉴学派的史学思想理论对中共历史研究的启示[J];北京党史;2007年02期

8 汪静渊;;为明天记录今天——庆祝《中国音乐年鉴》20、21卷出版座谈会纪要[J];人民音乐;2011年01期

9 刘恒;;试论年鉴学派对我国城市史研究的影响[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10 陈冠X;;从年鉴学派到全球史观——跨学科历史的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李长莉;;交叉视角与史学范式——“社会文化史”回顾与展望[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3 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理论研究再反思——关于社会学化、范式说以及多元化趋势的检讨[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4 行龙;;中国社会史研究向何处去[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5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6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艳君 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关注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微观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马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多斯对年鉴学派的分析与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王海龙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年鉴学派视野下的朝鲜·韩国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从阁楼到地窖[N];检察日报;2010年

5 周莽;“新历史”与另类的勒高夫[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肖昶;不是教科书,,而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学术著作[N];深圳商报;2003年

7 王东杰;跨界的历史[N];南方周末;2005年

8 常绍民;布罗代尔在中国:幸耶,非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9 王焱;让历史像神灯一样展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明;年鉴学派史学理论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镇富;影像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林爽;现代化视域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杜宪升;《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现实前提”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王伟;布罗代尔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王清涛;马克思学说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立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争论研究 (1949-199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红艳;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范为;一种作为现代性批判的历史哲学[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曦;年鉴学派“结构”概念的演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苑莉莉;动态变化中的“年鉴形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康建伟;新历史主义与年鉴学派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宋春霞;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璇;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璨;勒华拉杜里微观史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烨;《资本论》的历史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田进;历史主义的人性观[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屈伯文;书籍即“媒介”[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0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60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