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历史从来不是一个同心圆

发布时间:2019-04-24 02:38
【摘要】:正事实上,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都同时处于两个实际存在的同心圆之中:一个是政治的同心圆,一个是文化的同心圆。政治的同心圆是指服从于同一个最高政治权力或政治权威的范围,文化同心圆是指根据同样的世界观而形成的人类生活模式的范围,在后者的表现形式中最具鲜明特征的就是关于宗教的认识。对于很多社会共同体来说,它们所处的两个同心圆是不可能完全重合的。这首先是因为生存或经验过的人类生态之间存在差
[Abstract]:In fact, both historically and today, any social community is at the same time in two concentric circles of actual existence: one is the concentric circle of politics and the other is the concentric circle of culture. The concentric circle of politics refers to the scope of obedience to the same highest political power or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cultural concentric circle refers to the scope of the pattern of human life based on the same world outlook. In the latter form of expression,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religion. For many social communities, the two concentric circles are unlikely to coincide completely. First of all, this is because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living or experienced human ecology.
【作者单位】: 日本神户大学;
【分类号】:K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运麟;政治权威现代化与政治稳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顾国泉;;考古材料与政治权威[J];读书;1989年Z1期

3 仝士栋;陈莉莉;;知识分子与政治的分野与整合杂想[J];沧桑;2008年03期

4 张贤明;;论当代中国利益冲突与政治稳定[J];长白论丛;1996年03期

5 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J];世界哲学;2004年03期

6 匡小阳,邹艳斌;网络媒体助推新型公民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董文芳,单敏;论政治稳定视野下的政治参与[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吴志成;关于政治稳定理论的几个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王玉华;严复政治思想的两个世界[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励;;政治文明与政治稳定[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5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程竹汝;;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动力[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7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8 蔡小平;;政治与道德[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魏星河;;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变化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紧跟;;试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本条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振国;政治权威与民主、法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李景鹏;政治发展与政治文明[N];学习时报;2002年

3 吴毅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权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萧功秦;驳中国经济崩溃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赵虎吉;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性[N];学习时报;2005年

6 齐三平;为什么要坚决抵制“军队非政治化”[N];解放军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吴铭;乌克兰转型中的宪政权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8 梁莹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发展中的政治学新兴交叉学科(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李乔;《历史决议》既是政治权威,又是理论权威[N];北京日报;2006年

10 市委党校 匡永琼;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N];惠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光;政治权威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4 鞠健;新时期中国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超;苏格兰启蒙政治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年

8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9 袁柏顺;寻求权威与自由的平衡[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安华;学而优则“仕”[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明奇;论我国社会转型期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许丽英;提高党的政治权威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鹏;中国公民非传统型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向东;当代中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曹帅;转型社会视阈下中国的政治情绪排解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倩楠;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7 菅茂峰;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环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和瑞云;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冷漠现象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9 米耀乾;新时期我国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有理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64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464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