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章学诚“史意”说考辨

发布时间:2019-07-21 12:35
【摘要】:章学诚史志理论的核心是"史意"。由于章氏生前未对"史意"这一概念作过明确的诠释,导致后世学者对此争论不休。学界之所以在这一问题上长期达不成共识,症结在于学者们从概念到概念的求证方式,即只在章氏有关史意的某些字句上做文章。若将章氏有关"史意"概念的论述,与其史志理论及其修志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即从章氏之历史编纂学、史学评论、修志实践和校雠学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相互印证和深入探讨,不难得出章氏"史意"特指内涵乃是探索事物发展过程中规律性认识的结论。
[Abstract]:The core of Zhang Xuecheng's theory of historical records is "Historical meaning". Because Zhang did not make a clear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eaning" before his death, later scholars argued endlessly about it. The reason why scholars have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is issue for a long time lies in the way scholars seek proof from concept to concept, that is, they only make articles on some words about Zhang's historical meaning. If Zhang's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eaning" is combined with his historical chronicle theory and his practice of revising historical records, that is, from four aspects of Zhang's historical compilation, historical criticism, study practice and proofreading, it is not difficult to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Zhang's "historical meaning" refers to the connotation of exploring the regular understanding of thing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立新;章学诚“史意”概念发微[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陈鹏鸣;章学诚史学批评的目的与方法[J];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04期

3 仓修良;章学诚的"成一家之言"[J];史学史研究;1994年02期

4 赵俊;说“义”──史学批评范畴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05期

5 索慧;;章学诚的校雠理论及其方法[J];学习与探索;198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先伍;;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兼论传统与现代的辩证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谈家胜;中国古代史学起源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3 陈友良;;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葛剑雄;;中国家谱的总汇 家谱研究的津梁——《中国家谱总目》评介[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5 吴怀祺;;时代的期待与史学的自觉[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6 方立军;;试论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学者的防务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刘道胜,朱昌荣;明代徽州方志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方汉文;中国传统考据学与西方阐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汪乾;;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源起与成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章昕;;《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史长编》及《中国戏曲通史》著者治学方法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方苞《春秋》学二题[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翠玲;;媒介演变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认识价值[A];中国编辑研究(2007)[C];2007年

3 黄海涛;孙建民;;明清时期新民本主义经济伦理探析[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雪萍;周媛;;试论两淮盐商在扬州学派形成中的作用[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5 王杰;;第十五章 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6 朱康有;;《明儒学案》中的“实学”意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晓东;;明代监阁体制探赜[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陈俱;;近代福州文化的崛起及其影响[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10 汪庆红;韩灵丽;;经世致用与法制变革——沈家本修律思想基础之探寻[A];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殷慧;朱熹礼学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蒋小莉;《新疆图志·建置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杜国庆;毕沅与孙诒让《墨子》校勘比较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8 程晓峰;洪亮吉及其《春秋左传诂》评述[D];湖南大学;2009年

9 胡蓉;顾炎武《音学五书》入声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虹;周春及其《红楼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雪岗;;从四部回到《七略》——论章学诚目录学的分类设想[J];古典文献研究;2002年00期

2 陶清;;章学诚与戴震[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3 叶淑如;;从方志学的视角看章学诚的史学理论及成就[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4 赵景飞;;试析《文史通义》中“道”的概念[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5 廖勇;;浅析章学诚史学成就——以史家历史感为中心[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冯小琴;;章学诚对《宋史》的批评与改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春田;孔健;;章学诚的古文师承与文化场域的交往实践[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孔健;张春田;;章学诚的著述之文与学问秩序[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9 那秋生;;英灵之魂[J];中外文摘;2011年18期

10 张霞;;国学大师刘咸p樝壬芯渴雎踇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2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3 陈锐;;浙东学派的历史哲学及其在思想史中的意义[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5 杝萍;;松山Z阶嫖幕捌鋕w史意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6 庞万里;;浙东学派与乾嘉汉学[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东;;实斋学术思想的实学取向与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禹志云;;从《原道》看儒家文艺观及其对文学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白云;;再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范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吴筱霞;;方苞与地方志[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慧松;求学应城的章学诚[N];湖北日报;2005年

2 ;章学诚的“持世救偏”思想[N];光明日报;2004年

3 仓修良;古代史学理论双璧之一的《文史通义》[N];光明日报;2001年

4 董恩林;求真去故 心裁别识[N];光明日报;2004年

5 应志良;车尘马足间成就的史学家章学诚[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罗炳良;章学诚治学“持风气”而不“徇风气”[N];光明日报;2006年

7 周积明;清代浙东学派学术谱系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4年

8 高瑞泉;在“道问学”中“尊德性”[N];文汇报;2006年

9 陈祖武;明清时期浙东学术的历史地位[N];光明日报;2004年

10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姚小平;《17-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与中国语言学》自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建刚;章学诚的历史哲学与文本诠释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2 刘延苗;章学诚史学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慈波;文话发展史略[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晓庆;《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志扬;传统传记理论的终结:章学诚传记理论纲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才荣;章学诚“六经皆史”意蕴探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邓伟龙;章学诚文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炎;六经皆史[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杜冉冉;章学诚的文学思想[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平原;回望故园,,从《山海经》看“绝地天通”的法史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17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17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