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面向国民的历史宜回归人本叙事

发布时间:2019-08-07 19:34
【摘要】:目前我们采用的历史叙事方式重事轻人,这其实是历史观念的盲区之一。用历史人物来书写历史并进行历史观念的传递既是历史的合理内涵,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和经常采用的方式,进行历史人物普及工作,可以澄清历史真实性问题,也符合中国国民之阅读兴趣。这应引起各界注意。
[Abstract]:At present, we have adopted the way of historical narrative, which is one of the blind spots of historical concept. It is not only the reasonable connotation of history to write history with historical characters and transmit historical ideas, but also the methods advocated and often adopted by Chinese Marxists.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storical characters can clarify the authenticity of history and conform to the reading interest of Chinese nationals. This should draw atten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天津社科基金项目“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ZX20110710) 中国民航大学科研基金“中俄核心价值大众化道路比较”
【分类号】:K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童庆炳;;“重建”——历史文学创作的必由之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范守信,许广亮;解读毛泽东心目中的知识分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年06期

3 李敦送,廖世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素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4期

4 王龙彪;毛泽东素质教育得失谈[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林海;论毛泽东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创新特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林海;毛泽东的自学观及其对创新教育的价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杜智萍;;试论毛泽东创新教育思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8 李玉珠;综论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景爱;;三说金末蒲鲜万奴东夏国的都城——答朴真Ym同志[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3 易春秋;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腾文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宋月晖;建国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孔庚;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科教兴国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杨爱霞;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5 叶烨;阿英:新文学史料学的开拓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红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美华;论世纪之交的无厘头文化与戏仿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银洲;苏区时期毛泽东农民利益保障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喻健;毛泽东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张有龙;毛泽东的教学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春龙;;探析唐德刚先生口述史中的“社会转型”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守和;;关于现代历史人物的研究和评价问题[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2 郭太风;;文史结合的魅力——读沈渭滨著《曾经沧海》兼论其学术风格[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3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张越;;对《十批判书》的评价与争议之回顾与认识[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7 王茜;;在历史文化中写作——由《百家讲坛》引发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绪敏;;论谈迁刻苦求实的治史精神——兼论《国榷》的“史论”[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9 朱政惠;;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建国后郭沫若史学研究剖析[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罗炳良;;应当切实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北陵;解构历史人物应有底线[N];光明日报;2007年

2 张家川县职教中心 马牛胡;如何正确评论历史人物[N];天水日报;2008年

3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拫初;平静水面下的“激流”[N];深圳特区报;2011年

4 张桂玲;门缝里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雷颐;透过“历史的缝隙”[N];文汇报;2007年

6 来新夏;林则徐研究与林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7 吴锡平;史学的文学化表达之后[N];文艺报;2006年

8 三易;品品不同时代的“品三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胡栩邋记者 赵伟;读史不宜寄予过高期望[N];中山日报;2007年

10 李新;“这是历史的嘲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米儿咱·海答儿史学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黄佳利;“易中天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崔金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心理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5 周艺;郭沫若史学思想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锋;王,

本文编号:2524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24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