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祛中心化历史:全球化时代的地方故事与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9-08-09 18:57
【摘要】:二战后,西方史学研究出现了"祛中心化"的趋势:转向工人和社会底层,妇女和社会性别,按种族和民族区分的不同群体以及非西方史、世界史或全球史研究,而欧洲发展模式只是其中一种。面对常常是地方性的、细枝末节般的社会文化史,历史学家能否紧紧抓住"祛中心"的主题,并诉之以全球史视野?从20世纪50年代研究16世纪工匠起,至今日研究非欧洲人物如伊斯兰教信徒"非洲的列奥"(阿尔·法西)的祛中心化之路,都是为了尝试回答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两个实例考察如何在具体研究中运用全球视角:一例是14世纪末15世纪初抄写文化背景下地中海两岸的伊本·卡尔敦和克里斯汀·德·皮桑之文学生涯的比较;另一例是17、18世纪从非洲贩卖到苏里南的奴隶团体,其预言、医疗和查案诸种习俗之传播及异化。
[Abstract]:After World War II, the trend of "dispelling centralization" appeared in the stud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turning to workers and the bottom of society, women and gender, different groups according to race and nationality, as well as non-Western history, world history or global history, and the European development model is only one of them. In the face of often local, detailed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can historians firmly grasp the theme of "dispel the center" and sue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history? From the study of 16th century craftsmen in the 1950s to the present study of the discentralization of non-European figures such as Leo of Africa (Alfassi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try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We can examine how to use the global perspective in the concrete research through two examples: one 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literary careers of Ibne Caldon and Kristen de Pisan on both sides of the Mediterrane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pying culture at the end of the 14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15th century; the other is the slave group from Africa to Suriname in the 18th century, whose prophecy, the spread and alienation of the customs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investiga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世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潘日明;试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5年03期

3 贾英健;从全球化视角看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4 李琴;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翻译的使命[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6期

5 李春霞;;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和保障措施[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6 熊沛军;;乡土小说:全球化视阈中的困境与突围[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7 钱理群;;地方文化研究的三个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8 韩震;;全球化时代的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特点[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武铁传;;危机与出路:文化全球化时代的民族精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韩同斌;;“五四”在全球化时代的意义[J];天涯;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周根红;;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境遇[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竹琳;;论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素娟;;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海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沈剑平;;为什么全球化中民主国家的选举不那么“民主”了?[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白华;;全球化与文化求异语境下全球媒介的互动共生[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8 尉天骄;;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以网络传播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张雷;;“和谐世界”理念——中国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理性选择[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丰子义;;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莹;试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舆论安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赵齐;王志乐:建立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观[N];国际商报;2008年

3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维护好国家的主权和安全[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 房宁;力避文明的“塌陷”[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童铭;珠海引爆电子商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6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捍卫好国家的战略利益[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李际均;全球化时代:守望好自己的文化疆域[N];中国国防报;2004年

8 吴锋华;解读全球化时代的战争[N];解放军报;2003年

9 清宣;照搬“美国模式”未必是良策[N];文汇报;2006年

10 马绍孟;经济全球化时代怎样进行领导[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帆;全球化时代的对外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程新贤;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婚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昊;利益集团政治变迁与美国霸权的转型[D];暨南大学;2007年

5 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包仕国;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学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新诗危机及其所面临的艺术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志国;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锋;论全球化时代世界交通发展的不平衡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亦乔;全球化时代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付文科;全球化下的中国国家文化安全[D];河南大学;2006年

4 卢荣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D];苏州大学;2005年

5 揭晓;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D];暨南大学;2006年

6 王成君;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非传统安全[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忠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马学文;论我国服务贸易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金颖;全球化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4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24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