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述略
[Abstract]:As a mode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istoriography and Chinese narratology, Historical Record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merican scholars since the 19th century. In this period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the research works on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considerable, and have become a classical field of research in American Sin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rt ou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Historical Records studied by American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historiography,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and to comment on the new opinions and viewpoints they put forward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Record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研究”(07JJD770119)
【分类号】:K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剑鸣;关于二十世纪美国史学的思考[J];美国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岚;;试用中国的儒学和谐观解析美国的多元文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2 黄际英,简明;论泛亚裔族群意识的觉醒——“亚裔美国人”的文化含义[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3 李秀英;;20世纪中后期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与《史记》的两次英译[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张铁英;张莉;;重温《阿甘正传》,再现美国历史文化变迁[J];电影评介;2008年08期
5 严荣;;公共政策创新的因素分析——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04期
6 易正林;;“二战”后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趋势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6年02期
7 吴原元;;中国史学在美国述论[J];历史教学问题;2012年06期
8 杨韶杰;;美国独立意识的渊源探求——以李剑鸣教授早期美国史研究为范[J];黑龙江史志;2013年17期
9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衰落原因及其遗产探析[J];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3期
10 何多奇;代继华;;简论20世纪美国的大众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丽琼;;克雷明教育史学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教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永春;美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演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良;美国“新左派”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刘彦伯;镀金时代美国东北部农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爱华;论特纳“新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婧;《美国语文》的多元文化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詹晋洁;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形成及其与自由主义民主的相互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沈岚霞;威廉·派纳与课程的概念重建主义运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月琴;近20年来美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汪爱之;美国“国家历史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郎需颖;美国公众史学运动简论[D];复旦大学;2010年
8 匡林林;约翰生·亨利《历史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付立芬;统一与多元:美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邢娜娜;赫伯特·巴克斯特·亚当斯的史学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爱莲;《史记》是日本汉学教科书[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钱宗武;《史记》引《书》虚词修辞[J];古汉语研究;1989年04期
3 布仁图;梁启超的《读<史记>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0年05期
4 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江秀玲;《史记》修辞艺术探微(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奚可桢;建国以来《史记》研究书目总略[J];东南文化;1999年03期
7 曹迎;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张剑平;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9 梁轶芳;论《史记》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J];理论观察;2003年06期
10 陈振华;试论《史记》的美育功能[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英;;华译《史记》可读性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燕传琪;;《史记》中之“颍上”究在何处[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姚欣荣;;柯博文谈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动态[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4 刘贵华;;金圣叹论《水浒》和《史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陈君石;;人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美国学者Kenneth Olden在第九届国际毒理学大会上的发言[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7 龚剑锋;许锴杰;;《国语》与《史记》记述范蠡比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秀英;;西方汉学家对华兹生英译《史记》的批评视角[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史明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夏一雷;;初探《乐记》[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建矿 本报通讯员 张改娣;“我非常想生活在这里”[N];河南日报;2006年
2 孔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对中国新领导集体的几个“想不到”[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3 王敏;日本自民党:美国学者的评论[N];学习时报;2002年
4 余洋;美国学者预测新世纪的家庭变化趋势[N];光明日报;2001年
5 文平;我院代表团参加国际美学大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牛鸿恩 北京师范大学;《史记》注证有新篇[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7 记者 章红雨;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再出秦始皇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记者 纪秀君 杨桂青;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石天强;假如汉学变成一个陷阱[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 姚晓丹;迎接汉学发展的蓬勃之势[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玲;清代《史记》文学阐释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亚玲;《史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曾小霞;《史记》《汉书》的叙述学及其研究史[D];苏州大学;2012年
4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丹;古代诗人接受《史记》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葛鑫;《史记》对四大名著的叙事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胡再德;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奔;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D];厦门大学;2008年
9 周晶晶;《世本》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明友;论《史记》的“一家之言”[D];苏州大学;2002年
3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颖韬;《史记》传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卢刚;《史记》中自杀人物群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毛金霞;《史记》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伶俐;《史记》与《汉书》中的复仇事象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田富强;《史记》农史信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26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2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