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论王鸣盛考校“两唐书”的成就与得失

发布时间:2019-09-12 00:55
【摘要】: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是清代三大考史名著之一,清末李慈铭对此书多所肯定,认为其"考核精审,议论淹通,多足决千古之疑,着一字之重,与钱辛楣少詹《廿二史考异》、赵云崧观察《廿二史札记》皆为读史者必读之书,自来论史者,从未有此宏纤毕赅,良窳悉见也"(王利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开军;;王鸣盛对中国古代史书叙事的批评[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刘涛;;王鸣盛对新旧《唐书》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0年05期

3 顾志华;;试论王鸣盛的目录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王雪玲;;论王鸣盛考校“两唐书”的成就与得失[J];史学月刊;2010年07期

5 邬国平;;中藏石棱外不露——记钱大昕[J];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02期

6 姚晚霞;王鸣盛史评的显著特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姚晚霞;;王鸣盛在考史方面的成就[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玲;;析王鸣盛关于史书“书法”“义例”的主张[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刘玲;;浅论《十七史商榷》中的“议论”、“褒贬”[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刘玲;;析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著作特色[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熊飞;;孙思邈(540—682)生卒考[A];全国首届中青年中医眼科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1996年

2 牛志平;;唐代宦官[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3 郑学檬;;“元和中兴”之后的思索[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4 杨忠;;蒋士铨诗词稿本述略[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5 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农业危机[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6 陈光崇;;欧阳修对两《唐书》的论证[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7 施建雄;;超越考据的视野:钱大昕的制度阐释与历史评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8 郁贤皓;;《旧唐书·李白传》订误[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9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赵振华;王竹林;;东都唐恭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罗炳良;乾嘉学派的学术理念[N];光明日报;2008年

2 罗炳良;乾嘉史家理性意识的结晶——《十七史商榷》[N];光明日报;2002年

3 张保振;面子不是里子[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4 余申芳;揭开“女儿国”消失之谜[N];西部时报;2007年

5 丁放;开元前期的“吏治与文学之争”[N];光明日报;2006年

6 李国文;康朝文学的排行榜[N];朔州日报;2006年

7 历史所 黄正建;唐史研究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卞孝萱;从新出版的《册府元龟》校订本说到开发其宝藏[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傅璇琮;晚唐之翰林学士[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黄巢死因至今扑朔迷离[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应宪;清代吴派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亢巧霞;初唐骈散文编年史[D];厦门大学;2007年

6 赵英华;唐前期东宫官研究(公元618年-713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娟娟;晚唐文编年[D];厦门大学;2008年

8 林宜青;盛唐文编年[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心;中唐文编年[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清考史三家两《唐书》考校论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广平;清代乾嘉时期学人诗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3 彭菊媛;《新唐书》“本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璐;《新唐书纠谬》校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周艳梅;《旧唐书》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盛亮;《朝野佥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涛;论乾嘉学者对新旧《唐书》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秦世龙;两《唐书》宰相传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陈思;试论唐朝从中宗到睿宗时期的政局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王慧华;王昶的文学文献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4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34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6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