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真理与历史:重新发现陈寅恪与傅斯年

发布时间:2019-09-16 08:22
【摘要】:正真理与历史:傅斯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民族认同[德]施耐德著,关山、李貌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陈寅恪与傅斯年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乃至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史学大家,他们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邦良;;办事高明的傅斯年[J];文史天地;2011年03期

2 闫晓虹;;在台大,在傅斯年墓园旁[J];今日中国(中文版);2011年08期

3 王标;;傅斯年与台湾大学[J];湖北档案;2011年06期

4 王标;;傅斯年与台湾大学[J];档案天地;2011年06期

5 耿法;;鲜为人知的李庄才女——游寿[J];书屋;2011年06期

6 ;书斋[J];神州;2011年10期

7 王锐;;傅斯年、钱穆的屈原研究浅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2期

8 殷昭鲁;;傅斯年与战后国民政府教育甄审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唐明贵;;论傅斯年的《诗经》学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杨朝亮;李珍;;《东北史纲》:中国史界第一部东北地区史[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太原;;发现史料之外的历史——以傅斯年研究为例[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马亮宽;;傅斯年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论析[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顾智明;;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品质——兼论航天精神的重要特征[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孙利天;;新时期民族精神的科学化和理性化[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杨学;;在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8 陈忠安;乔建军;邢跃红;朱向阳;顾敬东;谈永法;;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9 周俊;;由儒家“气节观”到民族精神现代化[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杨斌庆;;大力弘扬楚先人的民族精神[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德艺;大气磅礴傅斯年[N];淮南日报;2005年

2 路文彬;想起傅斯年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袁良骏;周作人为何大骂傅斯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袁良骏;不必为贤者傅斯年先生讳[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何兹全;谈谈“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N];北京日报;2003年

6 李森 作者为著名作家,,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傅斯年与“一二·一”[N];云南政协报;2004年

7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欧阳哲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报驻京记者卢嵘 采访/整理;胡适和傅斯年:两枚“过河卒子”[N];南方周末;2003年

8 袁伟时;傅斯年其人其文[N];南方周末;2004年

9 许纪霖;傅斯年:一代豪杰“傅大炮”[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罗厚立  ;语语四千年:傅斯年眼中的中国通史[N];南方周末;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长虹;凝聚、变迁、提升:中华民族精神论纲[D];复旦大学;2011年

2 卢毅;“整理国故运动”与中国现代学术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洪波;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4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恩强;新考据学派:学术与思想(1919—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7 易兰;兰克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盛韵;观念与材料[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胡孝红;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凤青;傅斯年与中国传统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邓力铭;傅斯年的文化观与中国先进文化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树国;略论傅斯年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陈泗林;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精神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鲍振艳;弘扬武术文化 培育民族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开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精神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勇;中华民族精神与儒学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3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