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先生论史家修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其泰;史学体系的重大创新——白寿彝先生主编《中国通史》成就略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2 许殿才;七十年心血铸就的丰碑——“祝贺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侧记[J];史学史研究;1999年03期
3 施丁;铭记白寿彝师的教诲[J];史学史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2 周文玖;;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瞿林东,吴怀祺,陈其泰;从创立走向建设——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历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金仁义;何根海;;《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的考察[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史素昭;;试论唐初八史对史传叙事传统的继承[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阎学通;黄宇兴;;《战国策》的霸权思想及启示[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4期
7 周书灿;;郭沫若对《古史辨》的超越——郭沫若史学研究之一[J];郭沫若学刊;2009年01期
8 代继华;;优选文献材料与叙事史书增进文采之管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王莎;戴忠萍;;吕思勉《史通评》关于古代史学发展沿革评论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2期
10 吴怀祺;;历史思维与民族史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梅春;;二十世纪史家对“通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李佳;;试论《国语》的篇章结构[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鹤;《国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泽昊;胡思敬史学与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赵彩花;前四史论赞文体艺术及其文化内涵[D];复旦大学;2004年
5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蒋海升;“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D];山东大学;2006年
9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吕思勉通史编纂的成就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夏敏;从《史记》中功成身败的悲剧英雄说起[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品龙;清代以来的《晋书》研究考述[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鸿博;《三国志·方技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黄佳利;“易中天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王娟;两《汉纪》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陈巧凤;唐五代食货典、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明英;《史记》母亲形象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08年
9 祁国栋;历史教科书编写问题探讨之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袁理;司马迁著述《史记》的实地考察及其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关联[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戴逸;时代需要这样的历史学家──在纪念范文澜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J];近代史研究;1994年01期
2 陈其泰;近三百年历史编撰上的一种重要趋势——自马殨至梁启超对新综合体的探索[J];史学史研究;198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燕起;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J];语文学刊;1994年02期
2 ;白寿彝同志生平简介[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3 李希泌,刘统;深切悼念白寿彝教授[J];史学史研究;2000年03期
4 房列曙;试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史德[J];安徽史学;1995年04期
5 施丁;铭记白寿彝师的教诲[J];史学史研究;2005年02期
6 仲三;;白寿彝“滇”沛流离[J];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7 陈磊;白寿彝先生谈治学——访白寿彝先生[J];史学史研究;1997年02期
8 ;白寿彝教授在大会上的讲话[J];回族研究;1999年03期
9 ;白寿彝教授在大会上的讲话[J];史学史研究;1999年02期
10 刘隆;宽仁厚德老寿星──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J];民族团结;199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显中;;司马迁和班固经济思想比较[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2 何炼成;;司马迁——中国古代伟大的经济学家[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马雅琴;;欧阳修与司马迁[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田静;;司马迁笔下的扁鹊形象[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杜小安;;司马迁哲学思想新探[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6 袁仲一;;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杨皑;;司马迁称周厉、周宣之际为“共和”趣旨探微[A];司马迁与史记论集(第七辑)——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邱伯桃;;从“太史公日”看司马迁的人才观[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9 张强;;司马迁德治思想的来源[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毛曦;;司马迁的地理学成就——读《司马迁与中国地理》[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二辑)——首届“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沙鹏程;一代宗师白寿彝[N];解放日报;2000年
2 ;司马迁离我们有多远[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丹;史家绝唱的两千年魅力[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智效民;史实与史德[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李英锐;如何引领青少年走近司马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庄亭;司马迁“肠一日而九回”考[N];北京日报;2001年
7 吕培成 吴玲玲;《史记》研究的新开拓[N];光明日报;2005年
8 王建堂;司马迁之“科学意识说”[N];科学时报;2007年
9 储国强 张琳;司马迁故里将建“史记碑林博物馆”[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孙豹隐 樊兆青;人文精神 亘越千古[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高鑫;董仲舒与两汉史学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梁向明;明末清初回族三大汉文译著家伦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莹;唐前《史记》接受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铁娜;汉代非主流文学与汉代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志;屈原与巫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10 姚圣良;先秦两汉神仙思想与文学[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s,
本文编号:2561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6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