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学术文化是在政治的上位”——徐复观对《史记》的“突出”解释

发布时间:2019-11-19 21:45
【摘要】:解释者"突出"文本的某种意义,正是其前见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其视域的聚焦。著名学者徐复观对司马迁《史记》的"突出"解释是:学术文化是在政治的上位,人类不能托命于政治,但可以托命于学术文化,《史记》可以说是以文化为骨干之史。徐先生所"突出"的内容,是与他本人的时代经验、思想倾向和人生遭遇密切关联的。徐先生铭记其师熊十力之言"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而对民族文化所面临的困境怀有一种强烈的忧患和危机意识,立志通过救中国文化来救中国。徐先生的人生之路是由尝试政治开始而最终归向学术,学术是他的立足点和归宿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少明;;《论语》的历史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青;;“质测即藏通几”说申论——兼论方以智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刘毅青;;中国思想的内在性特征与创造根源——徐复观论工夫体验[J];北方论丛;2007年04期

3 郭荣丽;;徐复观文化哲学思想略梳[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4 孟宪平;;历史与现实互动中的文化概念流变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6期

5 刘红霞;;曾子研究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孟宪平;;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机制的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7 吴增辉;;论魏晋之际“三不朽”的价值困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李凯;;试论徐复观对孟子诠释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船山学刊;2008年01期

9 吴伟;;试论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内在精神审美[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2期

10 廖明;;大学生理想教育创新性案例库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东堰;生命的迷狂与神秘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孙钦香;天道、人道、王道[D];复旦大学;2011年

3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申绪璐;两宋之际道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更立;异化与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曾海龙;本体的困惑—熊十力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化涛;权力视域下的政策调整与思想论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9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永龙;传统政治文化与执政党文化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利贤;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不肖子”形象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吴贤璋;沈祥龙词学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秋菊;教育与人的尊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苏阳;先秦儒道两家生死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海燕;吴虞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燕华;魏晋南北朝岁时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伟;儒家仁学的“向内转”[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袁晓文;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知行观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道斌;论明代学术文化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01期

2 方世忠;合法的前见──伽达默尔诠学中的前见思想述评[J];江淮论坛;1994年06期

3 方一;高h拧短剖耙拧芬晃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戴逸;《清代学术与文化》序言[J];清史研究;1993年02期

5 孙长荣;我在中国革命史教改中的探索和尝试[J];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4期

6 陈伯海;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世界意义论略[J];学术月刊;1997年09期

7 徐杰舜;华南学术文化浅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8 方敏,张爱飞;“前见”断思——从海德格尔到伽达默尔[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关永红;学术文化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邓志伟;探析权力之善——读《权力之善——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善的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真明;陆剑;;商会:历史前见·当下情境·制度走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余梓东;;论后金的政治权力基础类型[A];满学和北京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常婧;;科技—政治的自由僭越及其自组织过程[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会议日程[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陆联星;;桐城三大家时代学术文化之横观[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周晓光;;试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亚夫;;弁言——时代的呼唤[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8 陈更;;用司法甚至政治的方法化解权力不当行使造成的特殊冲突[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编后记[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10 王和君;;拓展政治权力研究的新视野——读《权力之善——社会主义政治权力善的探析》[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2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3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4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5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6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7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8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9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艺衡;深圳学术文化的使命[N];深圳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中伟;前见与认识[D];复旦大学;2004年

2 钱俊君;权力之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永志;中俄市场化进程中政治权力作用的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治伟;政治信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唐春生;南朝宗王属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张真理;法:理解的存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吴素雄;政党下乡的行为逻辑[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米莉;帝制中国的女主与政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栋梁;科技与政治:互动性关系探析[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2 梁旭;政治符号之分析[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3 徐承瑶;中国社会转型期政治不信任的正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廖小芬;论政治宽容[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骁;宪法体制变迁的中国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今波;独立以来马来西亚政治发展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魏金玲;论加达默尔的前见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邹琼;欧盟制宪进程中精英的角色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小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张晓娟;洛克的政治自由观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6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256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