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吴越史地研究会初探

发布时间:2017-06-14 09:16

  本文关键词:吴越史地研究会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吴越史地研究会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的研究区域文化的民间学术机构。在成立之初,会员多达200余人,参加者也多为学、政两界名流。研究会以“研究吴越古文化”为宗旨,以江浙考古和吴越古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为己任,先后在江苏、上海、浙江发现大量印纹陶遗址与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基本厘清了吴越本位文化的特征,将吴越古史向前推进几千年。研究会的考古活动是江南史前考古的开始,石、陶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江南考古的空白。研究会第一次对吴越民族进行研究,考证了吴越民族的起源、特征、迁徙方向与路线。研究会还对吴越文化的传播进行探讨,认为通过殷、越民族北、南两方向的迁徙,将吴越文化传播到黄河流域与南洋,肯定了吴越文化在中华早期文明的地位与在国外的影响。同时,研究会也是第一家用新方法研究区域文化的机构,对吴越区域文化的研究有开山之功。但是由于江南考古长期不受重视,吴越史地研究会也遭学界冷遇,有关研究会的史料也渐湮灭不显。本文试图从收集到的有关研究会的考古报告,论文,论著的等一手史料着手解读,重现其活动内容,揭示其研究成果、治学特色与社会影响,重新估定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历史地位。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包括研究会的成立与建制两方面内容。介绍了研究会成立的原因、过程、研究宗旨及分会建立,同时剖析了会员产生、经费来源与机构建设的内容。 第二章分析了研究会的活动与会员的辩论。本章对研究会的考古发掘与调查、宣传、出版与史料整理等活动进行整理。同时分析了会员的构成与学术辩论的特点。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会的史学成就与历史影响。在考古方面,研究会对新石器文化、印纹陶文化、与黑陶文化进行研究,揭示了吴越本位文化。介绍吴越民族的起源、习俗、迁徙,引进新方法、新理论,利用史籍、考古实物与习俗进行民族研究评析了吴越文化的传播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贡献。由于研究会的工作在国内不受重视,故未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在日本却引起了吴越史料的收集与研究的热潮。
【关键词】:吴越史地研究会 考古 吴越民族 卫聚贤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092.6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研究会的成立与建制10-18
  • 一 研究会成立与宗旨10-14
  • 二 机构建制状况14-18
  • 第二章 研究会的活动与运作18-35
  • 一 考古发掘与调查18-24
  • 二 宣传出版与史料整理24-30
  • 三 会员构成及学术辨争30-35
  • 第三章 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35-54
  • 一 吴越文化的重估35-46
  • (一) 吴越考古的研究35-39
  • (二) 吴越民族的研究39-44
  • (三) 吴越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44-46
  • 二 治史方法与史学意义46-54
  • (一) 治史方法及特征46-49
  • (二) 史学意义及影响49-54
  • 附录54-56
  • 主要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吴越史地研究会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9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449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