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史学理论论文 >

政治史再思考:以公众史学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08-05 09:30

  本文关键词:政治史再思考:以公众史学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史 史学 历史知识 历史诠释 社会史 公众 政治势力 视角 研究兴趣 研究者


【摘要】:正一是宋史还是十至十三世纪的历史?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偏向"人",无论是讨论北宋前期的皇权发展,还是宋人为什么杀婴、如何书写墓志,所关心的都是"人"如何面对、解决生活的问题。而在此背后的根本课题,则是人如何借助"过去"以面对"现在",也就是承载过去的"历史",对人而言,到底有什么用?总而言之,身为历史研究者,已经过去的人与事转化成历史知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我自己这些年来最大的关心。既然我的研究兴趣在"人"以及人所处遇的生活,也就不能不关注人所经历的时空,更何况开设的课程既以"宋"为断代,当然不能不正视"宋"这个朝代作为一个时代的意义。因此,"宋"这个朝代是怎
【作者单位】: (台湾)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政治史 史学 历史知识 历史诠释 社会史 公众 政治势力 视角 研究兴趣 研究者
【基金】: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新视野”(11JJD770004)成果之一
【分类号】:K092
【正文快照】: 一是宋史还是十至十三世纪的历史?我的研究兴趣一直偏向“人”,无论是讨论北宋前期的皇权发展,还是宋人为什么杀婴、如何书写墓志,所关心的都是“人”如何面对、解决生活的问题。而在此背后的根本课题,则是人如何借助“过去”以面对“现在”,也就是承载过去的“历史”,对人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今;历史学的自立[J];中国史研究;1998年04期

2 尚金;;独辟新径 刻意求深——信夫清三郎著《日本政治史》评介[J];历史教学;1989年12期

3 孙立新;于尔根·科卡:德国的批判史学与社会史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03期

4 何平立;中西传统史学略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包伟民;;“地方政治史”研究杂想[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9年03期

6 翁善才;把高校历史教材的改革作为史学出路的突破口[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冯尔康;“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J];河北学刊;2004年01期

8 王景t;从史学危机中看史学的发展[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9 沈坚;法国史学的新发展[J];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10 朱政惠;探赜索隐,着眼未来——1995年史学理论研究述要[J];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田昌五;;坚持郭沫若史学体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王茜;;在历史文化中写作——由《百家讲坛》引发的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孟显;;口述历史在国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存在问题[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李传印;;关于“易中天现象”的若干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彭明;;开垦中国现代史学领域中的处女地[A];中国现代史论丛(上)[C];1983年

7 陈宝良;;论钱谦益的史学[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8 行龙;;再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兼论明清以来山西区域社会史之研究[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文生;;史学与人生——史学功用别论[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行龙;胡英泽;;三十而立——社会史研究在中国的实践[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现代西方政治史学的发展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1年

2 李小树;史学视野下的“通俗历史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韩毓海;大历史视野下的科学发展[N];人民代表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马寅秋;从单一政治史研究走向综合研究[N];团结报;2011年

5 刘军;比较史学杂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顾奎相;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N];光明日报;2001年

7 郑殿华;推进中古社会和政治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行龙;也谈社会史的“专史说”与“范式说”[N];光明日报;2001年

9 王春瑜;评泡沫史学[N];北京日报;2000年

10 王也扬;谈谈史学翻案文章[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发建;中国近代史学科学化进程研究(1902—194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唐燮军;魏晋南北朝史学探微[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扬眉;方法论视野中的“古史辨”派[D];山东大学;2005年

4 朱慈恩;20世纪上半期通俗史学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周兵;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郑先兴;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9 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春夏;抗战时期延安地区的史学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敏;史学范式的存在确然性与多维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顾娟;洪迈史学综论[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杜永梅;两汉之际的史学[D];内蒙古大学;2004年

5 常斌;浅论社会转型中的英国史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燕朝西;邵晋涵的生平、著述及其史学成就[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孟翊洁;卡尔—埃尔顿论战术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姜爱智;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封彩兵;现代史家李剑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振江;战国史学发展论[D];郑州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624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624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1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