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刚伯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2:34
本文关键词:沈刚伯史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史学与世变 西方史学 沈刚伯 台湾史学 诸子
【摘要】:沈刚伯是20世纪从中国大陆迁往台湾的重要史学家。他的史学成果涉猎广泛,内容丰富,以“史学与世变”理论及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最为突出。沈刚伯自见证辛亥革命、留学归国又远赴台湾到建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与历史博士点等,其一生取得研史、治学、教育等诸多成就。他既受到王船山、黄梨洲、梁任公等中国史家的影响,又受到西方所盛行孔德实证主义、黑格尔历史哲学等西方思维的浸染。这就造成沈氏既具有同时代台湾史学家历史主体阐述的共性,又具有能够比较中西方史学的个性。其史学成就,侧重于中西方古代史、中西方文化史、中西方思想史与中西方学术史等方面。他吸收其他史家关于史原的观点,结合埃及象形文字的研究方法,独树一帜地提出新见解。对儒家、法家、道家等流派的演变、融合、消亡有着独特的观点,突出个人在思想流派中的作用。沈刚伯对古代西方的研究视角较为宏观,从时代特性研究史学著作,从地理与文化角度研究古希腊文学,从环境与人种角度研究文艺复兴的兴起。沈刚伯根据自己一生所学,总结出“博、贯、约”、“正名”等习史与治史方法,并形成一套独特的史学理论。一是注意历史的时代性,将汤恩比的历史哲学放在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下研究。二是注意历史与世态的关系,即世态变动越急,史学发展越快,二者相辅相成。沈刚伯研史60余年,虽无代表性著作,但其史学思想影响大批后学。他与同时代史家多,如朱家骅、傅斯年、胡适、俞大维、董作宾、蒋梦麟、程发轫、李玄伯、罗家伦、杜维运等人有交谊,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一些学者的学术走向,在中西史学比较研究方面开风气之先。
【关键词】:史学与世变 西方史学 沈刚伯 台湾史学 诸子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7
- 一、研究沈刚伯史学的价值意义10
- 二、沈刚伯史学研究情况的回顾10-15
- 三、未来研究的新空间、本文框架和基本文献版本说明15-17
- 第一章 沈刚伯的史学成就17-41
- 第一节 沈刚伯的中国史研究17-26
- 一、史原探津17-18
- 二、关于法家思想的探讨18-22
- 三、沈氏关于儒的研究22-26
- 第二节 沈刚伯的外国史研究26-31
- 一、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26-27
- 二、对希腊文学的研究27-28
- 三、对文艺复兴的探讨28-30
- 四、对西方文化的研究30-31
- 第三节 比较中西史学的异同31-41
- 一、沈刚伯比较中西“史”意31-33
- 二、概括古代中西史学的相同之处33-35
- 三、指出古代中西史学的不同之处35-41
- 第二章 沈刚伯史学理论与方法41-53
- 第一节 沈刚伯关于史学境界和修身价值的论述41-44
- 一、论治史的博、贯、约41-42
- 二、论读史与修身42-44
- 第二节 解读汤恩比的历史哲学44-46
- 第三节 从世变角度思考史学46-48
- 第四节 沈刚伯史学中的中西比较法48-53
- 一、文化的范畴、中西文化的相同48-49
- 二、中西文化的相异49-53
- 第三章 沈刚伯史学的地位与影响53-59
- 一、泽被后学53-55
- 二、开创中西史学比较研究55-57
- 三、同事和友人眼中的沈刚伯57-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5-66
- 致谢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苗新付;;偶像(小小说)[J];湖北审计;1996年11期
2 张智泉;黄新胜;;追捕“人妖”[J];中国铁路文艺;2007年03期
3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琪;沈刚伯史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68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68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