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实是罗马史学的根本
本文关键词:追求真实是罗马史学的根本
更多相关文章: 史学传统 罗马人 中国人民 追求真实 历史家 学术体系 人类发展史 大学出版社 指导作用 公元前
【摘要】:正史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独立学问从其它的学术体系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人类已经进入了能够自觉反省自己的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史学体系的史家们以保存英勇业绩和家国伟业为己任,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作品,被后人视作经典,对社会和民众起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史学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显然与史学自身的价值有关。本文试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史学传统 罗马人 中国人民 追求真实 历史家 学术体系 人类发展史 大学出版社 指导作用 公元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古代罗马史学研究”(项目号:11JJD77002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091
【正文快照】: 史学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独立学问从其它的学术体系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它表明人类已经进入了能够自觉反省自己的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史学体系的史家们以保存英勇业绩和家国伟业为己任,留下了众多不朽的作品,被后人视作经典,对社会和民众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海;;波利比乌斯与古代希腊的史学传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其泰;史学传统与民族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郭晓华;王锋平;;略论十六国时期的史学[J];南方论刊;2008年07期
4 章建文;;明末清初贵池的史学传统[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5 王树民;;中国史学史的宏观框架[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6 周少川;;论古代史学的丰富遗产[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10期
7 冯亚;;普鲁塔克《名人传》的创作意图和方法新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张桂萍;近50年来国内关于史学传统的研究[J];史学月刊;2003年08期
9 张晓松;关于史学传统继承问题的思考[J];上饶师专学报;1994年01期
10 梁宗华,姜丽红;史学传统的人文精神[J];宁夏党校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红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三个三十年[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葛志毅;;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江湄;;“新史学”之“新”义——梁启超“人群进化之因果”观中的佛、儒思想因素[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4 李勇;;论布鲁尼的史学[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郭德宏;;前言[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章清;;“历史研究的单位”:“专门史”与中国近代史研究[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孟广林;史学文化热不是真正的学术复兴[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唐小兵邋(本报书评人);接续民国史学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陈其泰;《春秋》与史学传统[N];光明日报;2001年
4 景德祥(本报书评人);伊格尔斯:抹去兰克史学的光环[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李伯重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国际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术话语体系之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陈祖武;做好《清史》纂修工作的几点建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7 广林;中国世界中世纪史2001年学术年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1年
8 李洪岩邋(本报书评人);史学“非主流”与“史学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牛锐 赵志研;今天我们应坚持怎样的民族观历史观[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苏智良 吴俊范 上海师范大学;景观的历史表述及其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齐山德;苏联时期史学研究初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悦;李维史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4 谢进东;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学解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褚新国;塔西佗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张楠;维莱里乌斯与罗马史学的通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想云;中国生存论史学的现代转化[D];河南大学;2012年
2 李晓轩;回鹘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孟翊洁;卡尔—埃尔顿论战术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士艳;伊格尔斯的德国历史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金庄;刘知几关于唐前期史学论断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晔;刘知几对两汉史学述评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英杰;东晋政治影响下的史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席;反思“科学化”与超越“客观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丽锋;近三十年浙江中国史研究特点与变迁[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钱丹红;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贡献[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本文编号:981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xll/98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