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4:33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对非洲医疗援助外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非关系 医疗援助 人文外交 国家形象 软实力 全球治理
【摘要】:中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外交实践发端于半个世纪前,时间跨度长、经验积累丰富,但对医疗援助外交理论的研究却起步较晚、成果不多。这一领域外交理论相对于外交实践的滞后,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待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事实上,医疗援助外交,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外交“先行者”,又是提升中国在国际上道义形象的基石,还是扩大中国全球卫生治理领域影响力的突破口。 本文从软实力视角切入,综合运用人道主义援助理论、人文外交理论、全球治理等理论对我国的对非医疗援助外交的历史与现实进行研究。通过梳理我国对非医疗援助外交的历史、对比中美两国医疗援助理念、主体、机制后发现:一方面我国这一外交实践彰显了“舍生取义”、“重利轻义”的中国传统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人文资源优势,也是外交体系“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相比美国,我国医疗援助外交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多元化主体与执行机制、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医疗项目等,需要借鉴美国在执行手段上的经验,以完善创新医疗援助外交的机制建设,加强法律保障和规范管理,,并进一步优化援非医疗资源的配置。 在全球治理时代,尤其是我国医疗援助外交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之际,总结半世纪以来所积累的医疗援助外交实践中的“中国经验”,探究由“和合”文化观与“仁和精诚”中医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的医疗援助的人文外交属性,是扩宽外交新思维、总结“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的有益探索。研究如何将对非医疗援助纳入中国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既有利于增进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有益于塑造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并从“形象亲和力”和“道义感召力”等层面增强我国的软实力,这对于扩大我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影响力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战略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8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清敏;;援助外交[J];国际论坛;2007年06期
2 王逸舟;;中国外交的思考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3 吴富贵;我国对阿援助中的医疗队[J];国际人才交流;2003年08期
4 陈颖健;;公共卫生问题的全球治理机制研究[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5期
5 叶青;;浅析中国特色人文外交[J];国际展望;2010年01期
6 杨鸿玺;陈开明;;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J];国际展望;2010年01期
7 潘锐;娄亚萍;;影响美国对外援助政策决策的三个要素[J];和平与发展;2008年03期
8 张彩霞;;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作用与职能[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4期
9 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周弘;对外援助与现代国际关系[J];欧洲;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265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26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