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联盟的形成机制与对策
本文选题:军事联盟 + 讨价还价 ; 参考:《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年02期
【摘要】:国家间的对抗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的最常见的问题,通过引入博弈论中的讨价还价模型和差分方程,分析了联盟的形成机制,并对三国合作、三国竞争以及三国部分合作对抗的情况进行了比较,通过数值仿真对模型分析过程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的策略选择对博弈结果影响很大,研究内容较好地揭示了国家间矛盾与利益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国际关系提供了参考。
[Abstract]:Confront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is the most common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bargaining model and difference equation in game theor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alliance is analyzed, and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three countries is also discussed. The model analysis process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ategy choi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untrie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ame results.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 reveals the law of the change of the contradiction and interests between countrie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安维华;国际反伊拉克军事联盟的离析与重组[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3期
2 ;警惕军事同盟的扩展和威胁[J];国防;1999年06期
3 马旭耀;秦现生;白宏伟;;不确定条件下的多寡头联盟博弈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年07期
4 金明;;对Cartel联盟机制的博弈分析及其改进[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年03期
5 凌胜利;;联盟信任变迁与美韩联盟转型[J];太平洋学报;2012年04期
6 张健光;王丽娜;;军事联盟溢出效应与国防费支出[J];生产力研究;2009年04期
7 姜殿玉;;一种带惩罚机制的一次性n人囚徒困境抱团性的扩展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葆珉;中等大国的战略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孙德刚;多元平衡与“准联盟”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3 潘亚玲;“9·11”后的美国爱国主义与对外政策[D];复旦大学;2007年
4 凌胜利;分而制胜:冷战时期美国楔子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保云;;公民社会运动与韩国的民主发展[J];当代韩国;2009年03期
2 董向荣;;不对称同盟与韩国的反美主义[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3 李钢;杨道箭;齐二石;;企业联盟竞争下的两部定价与信息共享[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王春来;;80年代韩国反美主义初探[J];韩国研究论丛;1997年00期
5 韦健;吴祈宗;黄锴;;企业联盟群体行为的定性推理及预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2期
6 王传剑;从“双重遏制”到“双重规制”——战后美韩军事同盟的历史考察[J];美国研究;2002年02期
7 郭锐;凌胜利;;结构性权力视角下的美韩同盟变迁[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1期
8 王居凤;柳春锋;;寡头竞争模型在旅游联盟协议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年09期
9 张树义;;企业从竞争走向联盟可能性的博弈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尹继武;;国际关系中的联盟信任形成研究:一项基本评估[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胤;;三维柱坐标系下流场计算差分方程的建立_(14)[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谭福锦;;一类含参数的二维非线性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与稳定性[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3 张玉珠;董雨滋;;一类具连续变量的差分方程的振动性[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0(8)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8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玉珠;陆立;;具有振动系数的差分方程的振动性[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赵凌华;刘玉军;张振国;;具有连续变量的二阶非线性差分方程的振动性[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千宏;几类模糊差分方程解的性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杨懿;几类高阶有理差分方程动力学性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万平;几类高阶非线性差分方程的稳定性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4年
4 周英告;时滞微分、差分方程解的周期性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孙莹;几类微分、差分方程动力学性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龚东山;几类常差分方程精确解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李巧銮;几类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解的性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林君;若干时滞微分和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梁海燕;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解的性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萍;时滞微分、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一鸣;高阶滞后差分方程渐近性态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邓进;几类差分方程的定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3 魏耿平;脉冲差分方程解的振动与非振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媛媛;两类差分方程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文斌;有理型差分方程及其首次近似方程的稳定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周莉;一些差分方程的动力学性质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7 王霞;若干二阶非线性差分方程正解存在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安霞;两类差分方程解的收敛性[D];广西大学;2006年
9 赵斌;两类差分方程的全局性质[D];广西大学;2006年
10 李天国;一类差分方程的性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1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81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