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反伊政治与伊核问题前景

发布时间:2018-11-28 14:41
【摘要】:伊朗核问题和美伊关系进展,尽管更多涉及国际政治,但其重要障碍之一则是美国国内政治。除了内贾德执政的强硬伊朗时期,自霍梅尼逝世后至今的整个美伊关系更多是受美国和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响。这在2013年伊朗政治生态转向温和、伊核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体现得尤其明显。以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伊核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和落实为标志,伊核问题和美伊关系显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但这一积极进展却引发美国内反伊政治力量的更大反弹,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新制裁方案和美国国内对更多制裁的激烈讨论,说明基于伊朗人质危机的反伊民意和犹太人团体的反伊游说仍是中短期内美国内反伊政治的主要来源。就现有趋势判断,反伊政治未必能够阻止第一阶段协议的落实和最终签署全面协议,但的确会成为美国取消对伊主要制裁的障碍。如果制裁不能取消,伊核问题的解决和美伊关系缓和将不具备持续下去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为推动伊核问题的解决以及美伊关系适度缓和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也需在发展与伊朗经济合作时持谨慎态度,特别是要充分虑及美国制裁所造成的长期消极影响。
[Abstract]:On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to Iran's nuclear issue and progress in U.S.-Iran relations, though mor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domestic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Ahmadinejad's hard-line Iran, the entire U.S.-Iran relationship since Khomeini's death has been more influenced by domestic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rael. This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significant progress on Iran's nuclear issue in 2013, when Iran's political climate turned moderate. Marked by the election of Rouhani as Iranian president and the sig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reement on the first stage of the Iranian nuclear program,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US-Iraq relations show a positive development trend. However, this positive development has led to a greater rebound of anti-Iraqi political for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new sanctions pla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the heated discussions on more san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coming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t shows that the anti-Iraq public opinion based on the Iranian hostage crisis and the anti-Iraq lobbying by Jewish groups are still the main sources of anti-Iraq politics in the short and medium term.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trend, anti-Iraqi politics may not be able to prev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rst phase of the agreement and the eventual signing of 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but it will indeed become an obstacle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lift the major sanctions against Iraq. If sanctions cannot be lifted, the resolution of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relaxation of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raq will not be sustainable.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on the one hand, China needs to continue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olution of the Iranian nuclear issue and the moderate relaxation of US-Iraq re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needs to be cautious in developing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Iran. In particular, the long-term negative effects of US sanctions should be fully taken into account.
【作者单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分类号】:D8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华黎明;;伊朗核问题与中国外交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07年01期

2 蔡鹏鸿;;美国制裁伊朗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冰冰;中阿安全合作[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2 范鸿达;;中东反美主义:美国的对策及其评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4期

3 王有勇;;美国对阿拉伯能源战略的演变及其启示[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5期

4 王健;汪舒明;;反美主义语境中的中东民主化进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6期

5 范鸿达;洪正;;中国在中东的风险分析:以海湾地区为例[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4期

6 陈万里;李顺;;海合会国家与美国的安全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7 马丽蓉;;中阿文明交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2期

8 张金平;徐以骅;;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动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3期

9 陈静;;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以中东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刘中民;;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J];东北亚论坛;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延长;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4 崔荣伟;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宝林;信任与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无核缔约国的核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潜旭明;美国的国际能源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李兵;国际战略通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崔守军;中东地区安全复合体[D];外交学院;2006年

9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10 王猛;中国参与中东[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萨;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能源外交[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晓虎;从国家利益视角浅析冷战时期中埃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西仁塔娜;海湾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邓海鹏;冷战后美国在中东军事基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敏;美式民主与伊拉克战后政治重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马瑞娟;小布什的中东民主战略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亚男;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变革[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连庆;核危机背景下的中伊关系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万云霞;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研究(1941年-194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俞庆;解析穆斯林移民与法国社会的冲突[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3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63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