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

发布时间:2017-03-30 23:12

  本文关键词: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已产生"集群"效应,推动轮辐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化。本文以美日韩、美日澳、美日印三组三边合作为考察对象,分析了网络化的新进展及其深刻背景,并对三边合作发展为"亚太小北约"的前景作了分析。本文认为,三边合作在机制化以及安全合作的深化两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源于美国的政策调整、三边关系中双边安全合作的加强以及亚太地区现有多边机制的不足。未来三边合作能否发展为"亚太小北约"取决于美国的决心与能力、双边关系的发展水平以及各方联合对华的程度,中国需对此密切关注。
【作者单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
【关键词】网络化 美日韩 美日澳 美日印 亚太小北约
【分类号】:D871.2
【正文快照】: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通常被形象地喻为“轮辐体系”(hub and spokesystem),美国居于轮子的中心,盟国处于辐条的末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美国与地区国家建立了一系列双边同盟,这些国家与美国单线联系,相互之间缺乏横向安全合作。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双边同盟体系出现网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寒溪;多边主义与亚太安全合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2期

2 汪诗明;;澳日关系:由“建设性伙伴关系”到准同盟——兼评澳日《防务与安全声明》的签署[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于景浩;[N];人民日报;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东亚区域合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J];当代亚太;2005年01期

2 甘振军;;国内关于澳大利亚与日本关系的研究述论[J];东南亚纵横;2010年02期

3 温刚;;中国参与东亚多边安全合作及其理论分析——以东亚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为例[J];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年04期

4 惠耕田;;试论中国政府的新安全观[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余建军;;亚太安全合作的方式[J];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02期

6 蒋立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何剑;邱询立;;东北亚经济安全机制的构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仇发华;;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J];韩国研究论丛;2007年02期

9 宣善文;;论新东北亚安全机制的构建[J];华章;2008年Z1期

10 李恒;从“10+3”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J];经济经纬;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仇发华;西欧与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惠耕田;制度化安全合作:沟通行动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7年

4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刘少华;后冷战时期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敏;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颖;日本在亚洲实践多边主义的原因及困境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江文彬;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缓解之策[D];暨南大学;2011年

3 唐高略;小国安全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子介;多边主义与东北亚安全合作[D];辽宁大学;2011年

5 万雪飞;合作安全:冷战后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理性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7 李成亚;冷战后美国对朝鲜半岛安全政策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8 庞东梅;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缓和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成;中美东北亚区域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D];延边大学;2005年

10 吴其;东北亚安全困境析论[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锋,朱宰佑;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J];当代亚太;1997年05期

2 王小民,刘长安;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过去和未来[J];东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3 孙承;美、日、俄、东盟的亚太安全战略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00年05期

4 于铁军;国际政治中的同盟理论:进展与争论[J];欧洲;1999年05期

5 门洪华;集体安全辨析[J];欧洲;2001年05期

6 朱立群;欧洲安全格局中的欧安组织[J];欧洲;1999年01期

7 宋以敏;亚太地区的几个新发展趋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9期

8 陈峰君;两种不同的安全概念与安全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9 任晓;从集体安全到合作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04期

10 俞晓秋;欧亚多边安全机制之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冰,段玉銮,路景山;网络化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前沿;2003年17期

2 甄桂芬;浅谈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10期

3 王红晓;;从冲突论看网络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齐先朴;;浅析西方政党的网上党建[J];唯实;2007年06期

5 姚莉莉;刘子龙;;网络化给政府工作带来的挑战[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周霞;房爱理;刘永锋;;网络化管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10期

7 崔艳蕾;;论新时期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邓洪哲;宋兴辉;;浅议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J];山东纺织经济;2009年02期

9 ;上海地铁呈现网络化运营格局[J];上海人大月刊;2009年04期

10 曹利;;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核心业务——参考咨询工作[J];学理论;2009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琪;;平面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和发展[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3分会场新媒体与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江军学;盛谊;;评标专家网络化管理[A];科学发展——七省市第九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孙晓芳;;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出版手段对科技期刊的影响[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伍少梅;;网络环境中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及思考[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志强;王振臣;李浩;张琛;李志楠;;创新中的家电[A];第二十届中国(天津)'2006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甄捷;;创建国际一流期刊的意义和展望[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毛薇洁;;电子期刊的特点与收集管理[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炜杰;楚恒群;王世彤;田金响;;现代病案管理需要现代化技术[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沈剑青;;试论推进地下工程网络化建设[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左梅;;浅议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A];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99级研究生 郭晓燕;电子化、网络化对中国银行业组织管理及运营发展的影响[N];国际商报;2001年

2 记者  丁雄英;迎接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决战期[N];杭州日报;2006年

3 常文;“公安枪支网络化管理系统”通过验收[N];人民公安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凌南;网络化与信息化 新经济时代的支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5 赛迪网;距离软件销售网络化还有多远?[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6 王辉;网络化 拉动电信安全“牛市”[N];通信产业报;2005年

7 金旺;网络化使零部件采购发生重大变革[N];中国汽车报;2000年

8 陈玉娟;Vista面世 旺销梦碎?[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9 林启龙;向科技要警力[N];吉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侯玉喜;数字化监控 网络化培训[N];中国煤炭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伍奎;汽轮发电机组在线监测诊断的网络化、智能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杨鸿章;网络化营销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袁春晓;产业组织演化论[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世新;面向大批量定制的网络化客户集成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6 李学静;仪器设备资源网络化共享系统体系结构及运作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熊勇清;集群企业持续竞争力提升的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邓辉;基于开放体系的机电设备可重构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邬爱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治中;网络化CAD/CAM原型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实验[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2 何樱;河南旅游信息网络系统公共商务网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3 徐绪堪;网络化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4 赵志豪;模块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网络的价值整合[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史普花;产业集群风险及治理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周诣;基于“发展变化论”的中国大学城反思[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杨松发;论我国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发展模式[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8 王海颍;5MW堆网络化计算机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杨雪金;基于S3C4510B的嵌入式数控机床联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10 董豫成;WebGIS城市地理信息查询系统[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网络化及前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78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e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