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孟媛 重庆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1-03-13 14:45
  全球化给人类带来“共享”文明进步的便利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共担”危机灾害的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需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什么样的观念才能使世界实现永久的和平?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思想才能让人类打破文化隔阂?什么样的行动,才能使全世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趋于系统化,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且有助于充分理解我国的外交理念,同时对其研究可以为彰显中国价值、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重要的材料。文章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立足于世情、国情,力图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现实条件、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及特征、构建探索方面作比较全面和深刻的研究。研究内容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详细地描写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选题的缘由、意义及研究方法、拟解决的问题。并且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阐释相关重要概念。第二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这部分主要包括其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第三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首先从先五方面对内容进行阐释,再对其思想本身区别于其他国际秩序国际价值的独有特征进行阐释。第四部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这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层面来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第五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最后提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第六部分:基本结论。就前面各部分的具体研究进行归纳汇总。文章创新点所在:选题新颖。对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整体全面系统研究处于起始发展阶段,对于其背景、意义研究甚多,但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困境影响因素研究不多,对于其全面性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在选题上有一定的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页数】:7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研究的缘由
        1.1.2 选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基本概念
        1.3.1 共同体
        1.3.2 人类命运共同体
        1.3.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基本方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1 研究的重难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之处
        1.6.2 主要不足
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
    2.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条件
        2.1.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社会现实条件
        2.1.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条件
        2.1.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文化条件
        2.1.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观形成条件
    2.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过程
        2.2.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第一阶段
        2.2.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第二阶段
        2.2.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第三阶段
        2.2.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第四阶段
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3.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伙伴格局:平等相待、互商互谅
        3.1.2 利益格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
        3.1.3 安全格局: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
        3.1.4 文化格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3.1.5 生态格局:尊崇自然、绿色发展
    3.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特征
        3.2.1 超越了“帝国”和“民族”观
        3.2.2 弘扬了正确的“义利观”
        3.2.3 勾画了未来国际关系的战略蓝图
        3.2.4 表达了一种共生主义发展模式
4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4.1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加了最新成果
        4.1.2 为传统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
        4.1.3 为展现中国大国形象确立了理论支撑
    4.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价值
        4.2.1 为促进世界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
        4.2.2 为实现“中国梦”创设了国际条件
        4.2.3 为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价值提供了材料
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
    5.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5.1.1 伙伴格局:互信机制缺失
        5.1.2 经济格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5.1.3 安全格局:形式复杂多变
        5.1.4 文化格局:文化认同困难
        5.1.5 生态格局:环境和谐难以达成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
        5.2.1 伙伴格局:联通周边与世界关系
        5.2.2 经济格局:奉行共赢与合作模式
        5.2.3 安全格局:展开安全与协调工作
        5.2.4 文化格局:奉行交往与包容理念
        5.2.5 生态格局:建设清洁与美丽环境
    5.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5.3.1 伙伴格局:构建互信机制
        5.3.2 利益格局:构建共同发展模式
        5.3.3 安全格局:构建共同治理模式
        5.3.4 文化格局:构建新型文明观
        5.3.5 生态格局:构建绿色持续发展模式
6 基本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
 
 
期刊论文
 
[1]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于“中国方案”的视域[J]. 孙竹雪.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1)
[2]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略的全球治理价值[J]. 陈相光.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3]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J]. 王易.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1)
[4]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方案[J]. 胡鞍钢,李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5]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J]. 王寅.  国际问题研究. 2017(05)
[6]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J]. 仇小敏,杨艳春.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9)
[7]“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成、价值与实现[J]. 张永红,殷文贵.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8)
[8]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义[J]. 王泽应.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9]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重要层面[J]. 郇庆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7(12)
[10]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J]. 梁周敏,姚巧华.  学习论坛. 2017(04)
 
硕士论文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陈明琨.山东大学 2017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 刘嘉琳.延边大学 2016
[3]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D]. 刘丁瑜.华东政法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80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3080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